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现场会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06 08:01:35

  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5日消息,6月3日至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东省深圳市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现场会。会议强调,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基助力。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多个部门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明确信号,这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相关举措有望推动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支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

  会议指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入理解、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各方关切、狠抓政策落实,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着眼于统筹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会议提出,要持续完善机制、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助力民营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走出去”中不断发展壮大。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基助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表示,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实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统筹协调。在强化法治保障方面,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不断完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同时,切实解决企业问题。“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合力和落实闭环,加力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突出典型问题,切实做到安企、护企、稳企、惠企。”袁达表示。

  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释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信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 壮龙日前表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头部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监测体系,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税费优惠政策将持续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将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支出,推动今年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并推进制造业在数字化、绿色化方向持续转型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此外,金融“活水”将精准流向民营经济领域。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鼓励开发符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法律实施以来,依法治江护江兴江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1%,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两年达到Ⅱ类标准,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6%。

  直播间里,除了企业负责人,还有义乌市人社局局长王国成。正月初一到初六,他变身“带岗”主播,向网友介绍义乌营商环境和就业创业政策。面对这场招工“抢人”战,当地政府也有压力。作为一个县级市,面对上海、深圳这样的竞争对手,义乌并不具备优势。

  2月6日,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2023年新能源建设推进会上宣布首批新能源项目开工。靠前安排2000万千瓦、共计152个新能源项目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全年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

  血氧仪供应秩序的快速恢复,背后是厂家大力度的生产保供。

  不过,未来的新闻行业将可能出现一些变化,例如 AI 可以帮助记者更快速地收集信息和分析数据,但最终的决策和判断仍然需要人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

  实现跨越,他只用了不到1年时间。

谢馨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