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淄博尔滨阿勒泰,“网红”的6月各不同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1 06:50:48

  《我的阿勒泰》火了之后,6月,阿勒泰旅游也提前进入了旺季。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场考试。线下的阿勒泰,能否如书里、剧里、线上、心中那般怡人,去了便可见分晓。

  进入6月,淄博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大项目上。山东全省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连续三天,先后在淄博、济宁、枣庄进行。书记省长带队,省直部门、各地市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在淄博看的是储能、新材料产业化、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总书记要求山东“定好位、挑大梁”,山东马上行动,知重负重。

  淄博的经济结构,仍体现着绿色低碳前提下的工业强市。烧烤的流量,转化成文旅的增量,也是淄博人正在做的努力。但这更多的是在锻造好客品牌、提升为民服务,其收益更在长远,对即期GDP的作用力有限。

  看得出,淄博人自己挺冷静,知道全局是什么。

  6月初,哈尔滨召开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尔滨”出圈之后,怎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对哈尔滨人来说,是一件亟待乘势而上的大事。

  同是“网红城市”,哈尔滨与淄博的资源禀赋、城市定位,其实有很大不同。整个黑龙江,冬季有冰雪,夏季有避暑。哈尔滨可打出的文旅各种“牌”,一摸一大把,底蕴深厚。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本就是“尔滨”要久久为功打造的重点。

  看哈尔滨的经济结构,老工业基地的底子仍在。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该市各方面工作的第一位。此番出圈后,文旅,对于“尔滨”的意义,不仅在于文旅本身就有“直接变现”的潜力,还在于能深度塑造一座省会城市的整体形象。

  人人事关形象,处处都是环境。当八方游客扑向“尔滨”,多少双眼睛天天盯着的,是这座城里事无巨细的各个角落。

  在《我的阿勒泰》播出之前,阿勒泰其实已经在小众层面很火。现在,她被大众看见了——从一趟趟航班上涌下来的游客,奔向的是书中剧中呈现的舒缓、朴素的美,但他们的行为模式则可能仍是商业化的:短促的打卡式旅游,对热门景点的饱和式抵达。

  关键还在于,他们既是游客,也是考官。今夏这个旅游旺季,阿勒泰人不轻松。

  这两年,“网红城市”一个个冒出来。有像淄博这样被一段与青年人的佳话带红的,也有影视IP带红的——如《狂飙》之于江门,《去有风的地方》之于大理。本质上都源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形成巨大的“造红”力量。

  围绕“网红城市”,有四个字太关键了——因地制宜。

  不要只盯着GDP——不同城市,文旅业的GDP占比大不同。文旅人人可搞,但文旅对于不同城市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文旅业与先进制造业等,形成GDP的逻辑也不太一样。各地掌握的文旅资源更是千差万别。

  还是要因地制宜,每双脚穿最适合的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要只盯着网红的“一瞬间”——“网红”红得都很快。这是社交媒体“造红”的常态。但是“红”起来的人们,别长时间陶醉在这一瞬间的爆发里。面对有益的“红”,不妨顺势而为,但也别顾此失彼,丢了本来该做的事。面对突然的“红”,更要再审视一下自己,不失掉在做事上久久为功的方寸。

  不要无条件接受所有的“红”——有些“红”,可能跟本地的资源禀赋关系不大,对促进本地高质量发展益处寥寥,只是被很 多“蹭流量”的力量推起来的。对这种“红”一定要审慎对待,注重引导,拿出点“不为所动”的定力。

  祝福淄博尔滨阿勒泰。一样地“红”起来了,却也“红”得各不相同。

  “网红”们的6月,都在继续赶考。

<strong>  低温环境下既透气又防水</strong>

  据悉,官畲“请火节”与畲族先民“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畲族同胞用这种方式怀念祖先,延续历史。在村里凤凰台前的“踏火”仪式把整场活动推向高潮,畲家青壮汉子肩抬神像,飞奔向高及小腿的炭堆,引得炭火四溅,在场观众热情高涨,喝彩阵阵。

  如*ST运盛1月3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500万元至8500万元,扣除相关项目后营业收入为6500万元至750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00万元到600万元,可能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退市指标。

  李超表示,2023年开年以来,美元指数持续回落至101附近。展望短期美元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2月的决定因素在日本,3月的决定因素在欧洲。

  <strong>真相:</strong>近日,“上海、南昌等地民政局离婚窗口排长队”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对此,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表示,网传“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离婚窗口排队”的照片拍摄于1月17日的浦东南路婚姻登记点,当时该登记点刚开门,因部分市民未按预约时间前来办理,离婚登记前台出现了约5-6对市民排队等候的现象。南昌市民政局则表示,目前南昌市离婚业务办理的人数呈现比较平稳的态势,并无网传“出现大面积排队现象”。

  此外,山东省安丘市聚焦产才融合,千方百计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凝心聚力打造“人才高地”,为产业发展装上人才“引擎”,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筑巢才能引凤,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瞄准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千方百计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努力扩大‘双招双引’成果。”安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史怀东说,为切实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该市大力落实好引进人才的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子女上学等有关政策,积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陈家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