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2023年1至11月起诉电诈犯罪4.2万余人

来源: 股城网
2024-05-31 01:30:06

冰雪见证 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在学园时间停止时间停止的噩梦,

  中新网2月23日电 23日,最高检召开“依法惩治网络犯罪 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表示,2023年1至11月起诉电诈犯罪4.2万余人,同比上升63.5%。

  张晓津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形势仍严峻复杂。一是诈骗集团跨境化、垄断化,犯罪分子在境外开设“工业园”“科技园”专门为诈骗犯罪提供场所、招募人员,通过提供保障、武装庇护等方式实施管理控制,抽成或收费获取赃款,形成大型犯罪组织。

  二是诈骗手段多元复合,“杀猪盘+虚假投资”“赌诈结合”“诈敲结 合”等,更具迷惑性,还衍生出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

  四是资金渠道交织隐蔽,虚拟币“洗钱”成为主流手法,低收入群体被利用,帮助犯罪分子“小额多笔”转移涉诈资金,资金途径更加复杂,回溯难度高,危害性极大。

  张晓津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严重,群众深恶痛绝。2023年来,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从严打击惩治,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发挥“严”的震慑作用。

  2023年1至11月起诉电诈犯罪4.2万余人,同比上升63.5%。最高检联合公安部挂牌督办第三批5起特大跨境电诈案件;开展打击缅北电诈专项行动,向28省交办督办4.5万名涉诈人员案件,深挖彻查重大集团和首要分子;研究制定“两高一部”办理跨境电诈案件指导意见;依法严惩各类协同犯罪,起诉帮信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掩隐罪19.7万人,妨害国(边)境管理罪2.7万人,释放依法从严强烈信号。能动履职推进源头治理。针对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未落实反诈法义务问题,各地办理公益诉讼160余件,江苏、贵州等地督促主管部门规范批量申请固话程序、依法启动涉诈公司营业执照撤销登记。

  针对征信类诈骗高发态势,最高检会同公安部、工信部等联合约谈运营商和平台企业,督促加强风险防控。全力开展追赃挽损,会同公安部、最高法强化衔接配合,充分运用法律、政策,全流程敦促犯罪分子退赃退赔。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