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招考递补风波,越是高校“自主”越需“自律”

来源: 知识网
2024-05-30 22:50:10

  ■ 社论

  既然“自主招收”的大趋势无法逆转,眼下就更需要教育部门用“严格审查”和“严肃流程”来回应社会的关切。

  据报道,5月27日,一名自称参加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网友在互联网发布举报,称在该校地理学博士录取工作中,7名先前无报名材料公示、无考试成绩公示、无面试考试的硕博连读生进入录取递补名单。在5月23日该学院发布的录取名单中,这7名硕博连读生已经有3名被确定拟录取。学院回应称正在全力调查,将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处理。

  过去几年,一些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陆续取消统一考试,“申请—审核”制成为大趋势。这一制度从诞生之初,社会评价就呈明显的两极分化之势:支持的人认为这样更符合学术选拔和培养的规律,“选择更适合的人去读博士”;反对者则认为此举很可能让博士选拔沦为人情交易,加剧学术近亲繁殖的乱象。

  为了消除这些潜在的风险,多数学校都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不少硬性规定,以保证选拔流程的公平公正。

  就以深陷舆论风波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在其《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中就明确说明,专家要对包含硕博连读考生以及“申请—审核”制考生在内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方能进入综合考察。此外,《方案》对笔面试流程、评分与录取细则等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

  只不过,当前 “申请—审核”制方案并没有公布材料审核入围的标准,也很少明确导师自主裁量权的边界,使得院系和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录中的权力被无限放大,也留了很多可以动“歪心思”的灰色地带。

  一些学院和导师,出于对本校优质生源的爱惜和保护,在情感和操作上就会有所倾斜,这也导致一些“背景”不太好的申请者常常吃“哑巴亏”,稀里糊涂就被淘汰了。

  一面是持续增长的博士申请人群体,一面是不断推出的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等自主招录模式,留给一般申请者的机会越来越少,也不怪大家都拿着显微镜去看高校招录的各个环节。既然“自主招收”的大趋势无法逆转,眼下就更需要教育部门用“严格审查”和“严肃流程”来回应社会的关切。

  比如,去年刚刚全面转向“申请-审核”制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少学院的博士招生实施方案中都明确写到“招考过程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特别对于本单位职工,不得因为考生是科研团队成员而有额外优惠政策或特殊处理”,一旦发现,“对违规违纪的导师,将取消其招生资格,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取消录取资格,计入考生诚信档案,并视情节要求其1-3年之内不得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这对导师和考生,都有足够的威慑力。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发展合作。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为目标,秉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等理念,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倡导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前,该倡议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响应支持,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阿南德1月中旬到访乌克兰时宣布,加拿大将向乌方捐赠200辆由加防务公司Roshel出产的“参议员(Senator)型”装甲运兵车,价值逾9000万加元。加方日前还公布,将从美国采购一套“国家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及配套弹药并捐给乌克兰。这是加拿大向乌克兰提供的首套防空系统。加方为此要花费约4.06亿加元。

  其中包括,满帮向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Plus Corp投资约10亿元,Plus Corp声称其技术获得了7000多份预购订单。而J Capital采访发现,大部分订单来自满帮子公司。在Plus Corp的SPAC合并提案中得到了证实,文件披露,7000份预订中有6800份来自满帮,没有约束力,是“预先订购的”。

  1月25日,在桂林市滨江路的临时停车场,停满了粤、豫、川、贵等地的自驾游车辆和旅游大巴,山西游客王晓辉和家人组成旅游团,在桂林城徽象鼻山游览,他们一行旅游路线途径长沙、桂林和阳朔县,还计划再去海南呆一个星期,与家人享受阳光沙滩的温暖,暂时告别北方的寒冷。

  据报道,费尔南德斯在接受巴西旗手新闻台采访时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有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自己制造的通货膨胀,是人们头脑中的通货膨胀思维。人们在报纸上看到燃料价格将要上涨,然后便开始增加购买,以防万一。”

  为应对返程客流集中到达,铁路上海站在旅客通道等关键部位加派工作人员,做好站台、扶梯、出站通道、出站口等人流集中场所的引导和安全防护,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同时,车站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加强与站区管委会、地铁、公交等部门沟通联系,做好到达旅客的疏散。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心尚”雷锋服务站与地铁开展“路地接续”服务,解决重点旅客在高铁和地铁之间换乘的后顾之忧。

蔡宜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