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地方标准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24 23:24:00

  中新网成都1月9日电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9日发布消息称,《四川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将于1月29日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规范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技术标准。

  据悉,《导则》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总则、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排危除险和成果编制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其中,《导则》明确,在地震应急响应阶段,应按照安全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优先处置原则,通过开展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与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查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情况,防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为地震灾区居民临时避险安置和现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最大程度保障地震灾区居民和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

  在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方面,《导则》要求,要遵循安全便利性原则,选择不受地质灾害影响且易于搭建临时帐篷和进行救灾活动的安全区域,并应对所有拟选定的临时避险安置场地(含应急救援队伍驻扎场地)开展选址评估。同时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针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面,《导则》指出,应急监测应遵循简易、便捷、实用的原则,建立宏观监测、简易监测、专业监测及人工巡查相结合的震后应急监测网络。专业应急监测应突出重点,重点对险情重、危害大、成灾风险高的点位布设普适型监测仪器、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 等设备,实施监测预警。针对震后人力难以到达的特殊环境,应加强遥感解译、无人机等遥测手段的应用。

  此外,《导则》还明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排危除险要优先安排工期短、见效快、施工简便的工程措施,鼓励采用新型防治工艺和新型防治材料。根据应急排查成果,在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害性和工程实施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制定排危除险方案,开展排危除险工作。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自然灾害多,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多次发生强震,尤其是2022年连续发生了3次强震。为科学高效开展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在系统总结历次地震应急调查处置经验基础上,为进一步固化提升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于“9·5”泸定地震后启动开展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起草工作,旨在为震后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标准保障,对快速、高效、有序处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紧急评估避险转移场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31/18263576282460644147.jpg" alt=""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一年来,对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加快中国的产业转型、稳外资外贸、提振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巧打时差增收重要抓手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天津1月1日电 (张少宣)1日,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天津市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启动仪式暨黄崖关长城登高活动在蓟州区黄崖关长城举行。

  《长津湖之水门桥》以40.67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2022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展现出新主流电影的观众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日益稳固强劲。

  为了从已有的专利保护圈中杀出重围,朱健康及其团队对于新型Cas酶的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介绍,其团队涉及到Cas12家族的Cas酶的几项专利在国内已获得专利授权。他强调,与现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体系相比,这些Cas酶在实际应用时不会侵犯与CRISPR/Cas9有关的专利的权利。

赵进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