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为何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来源: 雷科技
2024-06-25 13:38:31

  □丁慧

  情绪消费成为消费新热点?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2024年,消费者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可以看到的是,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人提到“情绪价值”这个词,年轻的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愿意为“情绪”而付费。如今,购物平台上早已出现各式各样的、为消费者提供情绪的虚拟商品,如“考试加油包”“情感树洞”“叫醒哄睡”“失恋安慰”“解压玩具”等情绪消费品,可谓是花样繁多。

  传统消费品更为注重实用性,追求为消费者带来物理上的实际效用。比如,人们购买汽车、家电、房子、手机……追求的都是产品的实用性。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产品的实用性之外,更多看重的是产品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情感满足和体验,最为直接的表现——则是市场中的体验性消费和情感消费的崛起。

  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则是,某购物平台2023年年度十大产品之一是虚拟商品“爱因斯坦的脑子”,在考试季频繁上热搜。说是“爱因斯坦的脑子”,其实就是顾客在拍下产品后找客服聊天,客服会为顾客即将到来的考试说一声“加油”。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加油和宽慰,就为店铺带来8万多单的销量、3万多元的销售额。对此,有人觉得是收“智商税”,但有人却从这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虚拟服务中得到了情感满足。这其实就是“情绪”在驱动人们进行消费。

  事实上,为了满足某种情绪而付费的行为,有时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加隐蔽。越来越多与付费有关的文化产品或体验性消费,其“热销”“大爆”的背后都能找到情绪的源头。比如,去年大火的“淄博赶烤”、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火爆,其实都满足了人们的某种情绪需求;短剧能够为人们提供简单粗暴的“爽感”体验;不同类型的短剧,提供不同的爽点;大爆的长剧集背后成功集中了当下某一种时代情绪,从而引发人们的追捧。

  这也要求企业要敏感地觉察到当下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提供更具有情感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有企业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故事、设计富有情感色彩的产品,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比如,这几年兴起的盲盒经济,就是一个典型的、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情绪的商品案例。消费者购买盲盒主要是享受揭晓惊喜的感觉,以及享受集齐某个系列产品的满足感。

  可以说,“情绪消费”早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决策。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企业在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将消费者的情感和消费体验考虑进去。同时,需要提醒 消费者的是,目前“情绪消费品”市场对于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伦理要求、市场监管还未有明确的要求,仍有待规范。对此,消费者要增加识别能力,不要被无良商家割了韭菜。

  首局25-21先下一城后,球队在第二局乘胜追击,以25-20拿下。第三局中国队在对手的强力发球冲击下阵脚不稳,失误增多,以20-25落败。好在第四局,中国女排没有让对手将比赛拖进决胜局,以25-23取胜。

  龚贺的前同事和朋友张凯提到,行内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发现不对劲,会第一时间给旅行社打电话。”王冰解释说,研学团的助教多数都是由旅行社招的兼职人员,最主要的工作是看着孩子们,以防走丢。

  6月底,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在题为“中国房地产业2023年能否重启”的演讲中提及一组数据,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销售额达到历史峰值18.2万亿元,但是却在去年下跌近5万亿元至13.3万亿元,房地产市场去年下降的销售额比汽车市场一年的销售额还大。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略显“割裂”的石家庄:一面是摇滚乐手的“孕育之地”、是摇滚青年的“精神故乡”,另一面却是一点也不摇滚、甚至形象模糊到被提名为“小透明省会”的城市底色。

  过去,大多数人会在惯用的一两个网约车平台上叫车,而现在更多人会直接打开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美团等app“一键下单,多平台叫车”。

  据中新网报道,有专家指出,当前平台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然而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平台企业亟须提振长期发展信心。毕竟,信心比黄金重要。

陈幼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