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金新能IPO募资15亿元是净资产4倍 估值一年激增50亿员工持股平台浮盈30倍 大规模代持真实性待检

来源: 半月谈
2024-06-25 01:35:20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资组/郑权

  “国九条”、“科创板八条颁布以来,科创板近日迎来首家新受理IPO企业——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金新能”)。

  泰金新能此次IPO拟募资15亿元,是2023年末规模净资产3.64亿元的4倍。2023年6月,公司估值仅10.14亿元,申报IPO时公司预估值却高达60亿元,增长了近5倍约50亿元。然而,泰金新能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仅比2022年增长了55%,远低于估值增速492%。

  IPO前夕,泰金新能估值激增,新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估值也飙升数十倍。泰金新能IPO报告期内新成立的4个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高达29.05%,接近30%。然而公司认为新成立的4个员工持股平台不属于股权激励平台,理由是代持还原,但真实性待检。大规模股份代持不仅拷问泰金新能的股权清晰性和真实性也影响着公司盈利真实性

  高管层及核心员工的资本盛宴:估值一年激增近5倍约50亿元  新成立持股平台浮盈30倍

  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泰金有限,2022年改制为股份公司。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泰金新能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下称“西北院”),实际控制公司42.83%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财政厅持有西北院100%股权。

  今年6月20日,泰金新能IPO申请获受理。此次IPO,泰金新能计划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4000万股(未考虑本公司A股发行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计划募资15亿元。按照这个比例算,泰金新能PO预估值约60亿元。

  然而在2023年6月末,泰金新能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为10.14亿元。过了仅一年,泰金新能的预估值就增长了近5倍,增长了约50亿元。

  2022年和2023年,泰金新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55亿元,2023 年增速为58.04%,显著低于公司估值的增速492%。

  随着估值激增,泰金新能报告期内刚成立的4个员工持股平台浮盈数十倍。2022年8月,泰金新能股东冯庆、冯生、黄晋、焦文强、张玉萍、何秀玲、郑晓红、李江涛将其持有的泰金新能注册资本合计3,484.7万元转让给四个员工持股平台勇泰天同、丰泰天同、隆泰天同、昌泰天同,转让价格应为1元/注册资本1.2元/注册资本(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增资价格及代持还原信息推断)。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勇泰天同、丰泰天同、隆泰天同、昌泰天同分别持有泰金新能7.5%、7.5%、7.5%、6.55%的股份,合计持有比例高达29.05%,接近3成。

  如果按照60亿元的IPO预估值计算,泰金新能四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155名员工的账面财富已经高达17.43亿元。如果按照1.2元/注册资本的入股成本计算,四个员工持股平台的估值已经增长了3025%(60亿元IPO估值对应每股发行价37.5元),超过30倍。

  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勇泰天同、丰泰天同、隆泰天同、昌泰天同四个持股平台包括公司董事长冯庆、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康轩齐、公司董事裴尉植、公司董秘贾波、公司副总经理杨勃、副总经理黄晋、财务总监王栋等。可以说,泰金新能绝大部分董高监、核心技术人员都有数量不等的泰金新能股权。

  从这个层面讲,泰金新能IPO是高管层及核心员工的资本盛宴。

  大规模股权代持拷问股权清晰性及盈利真实性

  有投资者会质疑,泰金新能在2022年8月设置如此大规模的员工持股,是否涉及股权激励及巨额股份支付费用?泰金新能表示,公司不存在已制定或实施的股权激励及相关安排。

  原来是,泰金新能称2022年8月设置的4个员工持股平台是之前的股权代持还原。招股书显示,2022年8月公司将 8名代持人共计代155名实际出资职工持有泰金新能3,484.7万元出资还原至实际出资职工本人间接持有。具体方式就是上文提到的设置昌泰天同、丰泰天同、隆泰天同、勇泰天同等4 家持股平台,涉及的股权比例接近30%。

  除了替本公司员工代持,泰金新能历史上还存在控股股东西北院职工大规模代持的问题。招股书显示,2022年5月前,共有951名实际出资职工(含代持人及西北院职工及其下属企业)通过8名代持人持有泰金新能6960万元出资,持股比例为58%。

  接近60%的股份曾通过代持的方式持有,泰金新能历史上股权的清晰性、真实性待考。尤其是2022年8月四个持股平台的设立还是因代持还原,但公开资料指向代持还原的真实性存疑。

  招股书披露,自2012年7月开始一直到2022年8月,冯庆、冯生等几名显名股东(名义股东)代持股的泰金新能真实股东的人数维持在166人左右(除去控股股东西北院重叠人数应在125人-155人)。也就是说,泰金新能2012年7月后的员工总数至少125人,才能保证给125人都进行员工持股。

  然而天眼查显示,泰金新能2016年-2019年的员工人数(一说为缴纳社保人数,一般国企都不会欠缴,尤其是泰金新能属于知识性科技型国企,下同)分别为108人、84人、155人、180人,2016年和2017年的员工人数都低于125人。

  假如天眼查显示的是泰金新能母公司数据,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2017年之前只有一个子公司西安赛尔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赛尔电子”)。天眼查显示,赛尔电子2017年的员工人数为38人,加上泰金新能(假设是母公司)的84人,也才122人,达不到125人。据此推断,泰金新能所谓的代持还原是否真实?

  如果泰金新能2022年8月四个持股平台属于股权激励将产生巨额股份支付费用进而吞噬盈利。2022年8月,泰金新能曾有一次股权转让,对应的公司估值是7.21亿元,转让价格为6.01元/注册资本。假设泰金新能2022年8月设置员工持股平台属于股权激励,按照1.2元/注册资本进行激励,将产生约1.67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2022年,泰金新能的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如果产生1.67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当年将是亏损状态。

  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同行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的主营业务是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 生产及销售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10.05亿元和16.69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0.98亿元和1.55亿元。

  不难看出,泰金新能报告期内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翻倍增长。不过,公司业绩的爆发是建立在高负债基础上的。

  泰金新能将资产负债率高的原因归结为没有上市融资,其称:公司尚未上市,股权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负债比率相对较高。随着未来募集资金的到位,公司资产负债率将逐步下降,资本结构将得到优化,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拆解财报分析,泰金新能负债高主要是因为应付款项(含合同负债)较高,2023年末占总资产的比值高达80%。

  泰金新能拟登陆科创板,但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却显著低于同行均值,硬科技含量有待检验。

  2021-2023年,泰金新能研发费用分别为2,117.34 万元、3,755.39万元和 4,854.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08%、3.74%和2.91%2021-2023年,泰金新能同行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5.61%5.33%5.8%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strong>无接触精准检测,为出行提速</strong>

  人民需要让未来更美好的力量。有所为,有所爱,有所期待。对生活有期待,我们拥抱青春、不负韶华,在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对工作有期待,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对未来有期待,我们播撒种子、耕耘希望,让期待的嫩芽萌发成长为华盖参天的未来。因为美好的憧憬与期盼,会让我们更踏实、更幸福、更充实,会指引我们勇敢跨越山海,冲破阴霾,给我们面对不确定的勇气,点亮生命的光辉。

  实现取留样、全样筛分等全流程自动化

  “裁员是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步骤之一,我们还增加了本地库存储备,使消费者更容易整合多件商品发货,增加购买日常必需品的方式,这些都旨在降低公司网络和交付成本。通过改善成本结构,我们还能够继续在食品类、亚马逊企业购(Amazon Business)、Buy with Prime和医疗保健等领域进行有意义的投资。”赫林顿表示。

  海北镇党委副书记赵刚告诉记者,集中供暖大多针对楼房,平房区域没有供暖管道,仍然以各家各户分散取暖为主。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棚户区、城乡接合部都面临供暖基础设施短缺问题,而供暖管网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短期难以实现全覆盖。

  If it only seeks instant interest and insists on discharging the contaminated water into the sea, not only itself, but also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entire world will pay for the decision and several generations will be forced to bear the consequence.

郑铭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