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全国跨省重要江河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已全面建立

来源: IT之家
2024-06-19 11:24:39

  于琪洋介绍,首先从各地母亲河做起,全国层面选择88条(个)母亲河(湖)开展修复工作,包括79条河流、9个湖泊。针对每一条河流的情况、每一个湖泊的问题,通过“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方式进行保护修复,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实施生态补水,优化水资源调度,采取综合治理等。比如,2018年开始,在华北地区连续实施华北地区的生态补水行动,2022年开始,连续实施京杭大运河补水行动。通过这些行动,增加河流的有水长度,以及河流和湖泊的有水面积,应该说取得了积极效果。现在,这88条(个)母亲河(湖)中,已有 56条河流实现了一次或多次全线贯通,其他河流复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9个湖泊的生态水位保障率达到100%,或完成生态补水目标。

  第二方面措施,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生态流量是衡量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水利部全面加强生态流量管理,从2020年开始先后组织制定了171条跨省重要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确定、546条省内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并落实了监管措施和保障措施。目前,全国跨省重要江河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据监测现在河流生态流量目标保障率稳定达到90%以上,河湖生态用水得到了比较好的保障。还有一些重要河湖,像黄河已经实现了24年连续不断流,黑河的尾闾东居延海已经实现了19年连续不干涸,这非常不容易。

  第三方面措施,持续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近年来,水利部持续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动态管控。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水利部会同有关部委持续开展整治行动,比如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受水区实施地下水压采,利用南水北调的水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华北地区连续实施两期地下水超采治理行动,针对三江平原、黄淮平原等10个重点区域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主要采取节水控水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采取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的开采,以及优化水资源配置调度等一系列措施,治理成效非常明显。比如,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2023年同2020年相比,地下水水位有比较好的回升,浅层地下水平均回升2.71米,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回升6.42米。

  会上,拉萨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格桑平措汇报了过去五年拉萨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他介绍,残疾人兜底保障网络更密更牢。通过政策保障、就业扶持、精准康复、集中托养等措施,实现了全市196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如期脱贫。五年来,兑现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156.818万元(人民币,下同),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5302.04万元。此外,拉萨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2345.36万元,落实重点关爱对象特殊护理补贴1112万元、0—16岁残疾儿童康复补贴1043.54万元、“三大节日”“助残日”慰问资金189.82万元。

  2022年11月10日,北京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1月7日,2022中国经济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传媒茶话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共同发布《2022年中国经济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报告公布了202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员单位“新媒体影响力指数TOP10”“微信原创传播力指数TOP10”等榜单。

  近年来,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逐年高涨,参与冬季滑雪的民众越来越多。冰雪场地不断的建设,冰雪运动人群数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在新疆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旅游管理、冰雪运动训练、冰雪运动与管理等5个专业,全地区42所中小学校被自治区命名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一些学校在体育课上还专门开设滑冰训练项目。

  包括西岑科创中心,青浦区当天共集中启动36个重大项目,涵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分布于一城两翼各个板块,总投资超600亿元。

  为保障八个领域政策包落实,浙江统筹制定了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四张要素保障清单。如围绕能源要素保障,浙江今年将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全年能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力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全年力争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能耗指标2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力争腾出存量用能空间150万吨标准煤以上。

张哲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