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熊猫国际合作 中国致力讲好大熊猫保护故事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2 09:49:47

  中新网四川卧龙6月11日电 (王利文 安源 吕杨)“守护旗舰物种 讲好大熊猫保护故事”中外媒体见面会11日下午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简称“熊猫中心”)相关负责人就民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多年来,通过不断完善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就地迁地保护措施、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交流监管、夯实保护科研基础,大熊猫保护和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已增长至近1900只;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为728只。

  在国际合作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张月介绍,目前,我国正在与17个国家18家境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旅外大熊猫50只。一方面,中外双方在大熊猫保护、繁育、疾病防治、放归自然等领域联合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大熊猫保护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各国民众在观赏大熊猫过程中了解大熊猫保护故事,感知中国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在增强保护意识和促进民间交流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作为致 力于大熊猫种群繁衍的机构,熊猫中心副主任魏荣平介绍,通过不断优化繁殖技术,熊猫中心的大熊猫自然繁育显著提高,双胞胎率从50%增长到66%,目前圈养种群数量已经达到379只。中心将不断完善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加强大熊猫的遗传管理和研究,提高圈养种群的遗传质量,实施科学优化配对繁殖,推动种群的扩大和种群优化,为复壮野外小种群储备种群资源,通过野化放归反哺野外种群。

  作为中方大熊猫国际合作对外的合作机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斯萍表示,在合作方的选择上,中方有着严格的评估标准,不仅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迫切的合作愿望,更要有完备的场馆设施设备、充足的食物来源保障、专业的饲养管理团队以及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中韩两国于2016年起开启了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增强了中韩人民的情感联结。

  今年4月,大熊猫“福宝”结束在韩国的旅居生活,回到中国并入住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魏荣平表示,目前“福宝”已经顺利适应了运输、隔离检疫、融入种群的各个适应环节,整体生活稳定,状态良好,将在12日与公众正式见面。(完)

  记者从叶先生提供的照片上看到,原址已经破败不堪,只有地基是完好的。叶先生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也算得上是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可以带动乡村发展。目前他们正在和村里其他村民洽谈,希望租下村里的茶园,让村民们养一些土鸡。谈妥后可以让城里的游客到山里自己采茶,让村子里会炒茶的人帮忙现场炒制茶叶;品尝正宗土鸡、土鸡蛋等山野特色美食,进而给村里和村民带来收入。

  近年来,美国打击中国“芯”发展的动作从未停歇,一边精准打压对华半导体产供链,一边构建“去中国化”的半导体产业链联盟,图谋在先进半导体产业上彻底“甩开”中国。无论是拉拢韩国建立“技术同盟”,还是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建立芯片“四方联盟”,亦或借由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等机制建立半导体产业链“小圈子”,美国通过把政治化、阵营化、武器化的手段引入半导体产业,企图搭建美国主导的封闭产供链循环,从而弥补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短板,维护其在全球芯片产业的优势地位。

  自成立伊始,保护区管理局就从科研监测、巡护监管、生态修复、科普宣教等方面,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

  福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祝荣亮代表福建省总工会向台湾工会致以新春祝福。他表示,一直以来,两地工会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会交流格局,各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将一如既往地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增进同胞亲情福祉,为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负责人指出,丰台区建立健全“倍增计划”目录企业遴选扶持工作机制,以高精尖产业为重点,通过动态调整、精心培育、亲清服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场景链“四链融合”,持续推进一批创新企业规模效益倍增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哈尔滨2月10日电 (李万华记者刘锡菊)10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黑龙江省图书馆承办的“妙手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活动于黑龙江省图书馆拉开帷幕。通过多方面展现古籍修复技艺的魅力,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刘建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