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青年迎新年:我在他乡挺好的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9 03:25:44

  【中亚专线】中哈青年迎新年:我在他乡挺好的

  中新社阿斯塔纳1月1日电 题:中哈青年迎新年:我在他乡挺好的

  中新社记者 张硕

  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对方的国家学习和生活,体会彼此的精彩与特别,将在异国他乡的成长汇聚成一段哈中青年不断走近的路。2024年刚刚到来,这群年轻人依旧身在“他乡”,他们说“这里挺好”,希望许下的新年愿望,早日实现。

  这个新年对哈萨克斯坦小伙阿勒坎来说很有意义。几天前,他的父母从哈萨克斯坦飞去西安,一家人计划以中国方式迎接新年到来。

  今年是阿勒坎在中国生活的第六年, 目前在西安读研究生的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妈妈喜欢研究中国菜,她会做北京烤鸭。”阿勒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新年期间,他想带着父母去看一看钟鼓楼、城墙、兵马俑。

  和很多外国人一样,阿勒坎认识中国,是从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开始的。“我觉得武术太酷了,一定要去中国看看。”

  在中国这几年,阿勒坎去过北京、杭州、洛阳等地,还想去重庆、三亚逛逛。在领略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他也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人好”是阿勒坎对这些朋友的评价,“平时大家会一起打球,吃饭,讨论学习”。

  “西安是我第二个家,毕业后想留在这里,家人也支持我的想法。”阿勒坎说,“这些年中国发展变化很快,在这里生活过,才会发现中国的好。”

  几天前,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举行的元旦联欢庆祝活动中,来哈交流学习的中国学生张灿表演了一段武术,飒爽英姿令现场观众赞叹,也引来当地武术爱好者现场取经。

  这个新年,张灿在阿斯塔纳度过。“没什么特别的计划,打算和当地朋友一起庆祝,然后准备开学事宜。”她向记者表示,结束交流学习回中国完成本科学业后,会考虑再来哈萨克斯坦深造。

  “适应当地生活,乐于接纳不同的文化。”平时,张灿和当地学生一起上课,“同学们热情真诚,喜欢他们。”

  张灿与来自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同住一个宿舍,彼此相处融洽。“室友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我会向她们介绍汉服和美食,同时也会纠正她们关于中国的认知偏差。”

  与张灿一样,王梦阳也是来国立欧亚大学交流学习的中国大学生。这是他第一次在哈萨克斯坦过新年,“约了哈小伙伴一起跨年,体验下当地文化”。

  王梦阳的专业是哈语。在他看来,哈语是“比小语种更稀有的外语专业”。

  课堂上,王梦阳与来自韩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留学生一起学习。“外国同学对中国很好奇,在互联网上看到有关中国的消息就会拿来和我探讨,尤其是中国技术、制造业发展的问题。”

  新年一过,王梦阳就要结束交流学习返回中国继续学业。他说自己的新年愿望是学好哈语、自学俄语,当一个复语型人才,为中哈交流出一份力。

  离开哈萨克斯坦前,王梦阳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道,我很幸运,在陌生的国家和城市遇到满含深情的你们,世界这本书,是你们帮我多读了一页,愿哈中友谊长存。

  和王梦阳一样爱“读书”的,还有努拉依——一个地道的哈萨克姑娘,正在读大二,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杨月。

  “我的专业是东方学,研究所有东方国家,特别对中国音乐文化感兴趣。”元旦联欢会上,杨月和同学用汉语合唱了周杰伦的歌曲《Mojito》,赢得阵阵掌声。

  对杨月而言,以这样的形式庆祝新年“感觉很棒”,“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谦和包容,也喜欢中国现代文明的发达与先进。”(完)

  白勇涛介绍,该院属于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医联体、儿研所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大医院的专业资源可辐射到社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其中补贴和高油价因素起到重大作用,一方面油价高涨,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促使更多消费者开始选择低成本的电动化出行。

  定制化的产品创新,为园区创业者带去真金白银。而加大金融资源向新市民集中行业企业的倾斜力度,则能为扩大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strong>三是服务供给能力提升行动。</strong>提出发挥各类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和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有条件的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服务供给;丰富发展服务内容、推进服务形式多样化等要求。

  此外,还应持续激发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比如,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新市民群体是重要的服务对象,应充分应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对新市民进行精准画像,创新对新市民的信用评价方式,针对新市民不同类型消费等需求推出期限灵活、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无与伦比!”这是国际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在亲自见证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在国内外疫情复杂的严峻形势下,依然安全、创新地举办这场国际顶级赛事后,发自内心的赞美。

黄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