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高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举行

来源: 央广网
2024-06-24 06:02:57

  中新网徐州6月23日电(朱志庚)6月22日,2024全国高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来自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63家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矿 业类人才培养展开了广泛研讨。现场发布了《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云龙湖共识》。

  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共建教育教学资源,202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举办此次会议。

  现场发布的《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云龙湖共识》具体包括协同联建行业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矿业类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成立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设置矿业类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系列奖励五个方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黄艳利介绍,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有四届智能采矿工程特色班毕业生128人。其中101人升学继续深造,27人就职于各相关专业大型国企。“学校开展数智赋能、五育并举,持续优化智能开采课程体系,继续强化校企协同机制,实行贯穿式本科导师制,深入科教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围绕制约矿山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将智能矿山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资源库,在解决现场真实问题的同时,培养智能采矿人才。”

  智慧矿山建设是矿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表示,目前,全国煤矿行业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迫切需要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采矿技术融合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次研讨会着力打造一个常设的煤炭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进行常态化的学术类交流研讨,促进智能采矿相关新专业的建设。高校可以根据适应智慧矿山建设的要求,培养各种复合型的急需人才。”(完)

  作为“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昼夜不停的中欧班列要在霍尔果斯口岸站进行换装、调配、边检。场内照明直接影响着这些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养鱼箱上的传感器,老郭把它叫做“数字闹钟”。没有装上这些设备之前,网箱养鱼是个苦差事,晚上要经常起来查看是否缺氧。而现在,含氧量监测有数字闹钟接手,并自动决策处置,鱼的质量和产量大幅提高。

<strong>  外围水利工程与周边及城内水网连通</strong>

  趁节日欢快气氛,农历正月初五,留昆的老挝教师们自行前往海埂大坝看海鸥、逛昆明老街。走过热闹的老街,捧着特色小吃,李灵美兴致勃勃:“我知道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很幸运能亲身体验到中国年味!”“我特别喜欢昆明的小锅米线!这次来中国,我不仅学到了铁路专业知识,还了解了昆明当地风土人情、感受到更多中国文化。”老挝教师彭立莱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带上家人坐着动车,再次到中国来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

  但这并没完全驱散人们对滑冰的热情。2月5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八一湖、南护城河等多处水域发现,“禁滑野冰”的条幅悬挂在旁边,有安保人员在岸边巡视,随时劝返企图上冰的游玩者。虽然多数市民能遵守规定,但仍有个别“冒险者”不顾劝阻,凭肉眼判断和往年经验,坚持上冰。

  毛绒兔、花篮兔、炫酷兔……正月十二晚上7点,灯光亮起的南京夫子庙东牌楼灯市,南京市民林女士带着小孙子挑花了眼:“元宵不到夫子庙就等于没过节!逛逛花灯一条街,熟悉的年味又回来啦!”

钱燕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