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瞄准新型储能万亿赛道 广东发力打通“创新链”

来源: 中文网
2024-06-17 15:11:24

  中新网广州5月15日电 (王梦瑶)广东正瞄准新型储能这一万亿级赛道,创新是其发力方向。

  近年来,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从最初的电力系统削峰填谷,逐渐拓展到新能源并网、微电网等领域,应用规模持续大幅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350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200%。专家预计,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的总装机将再翻一番。

  广东早早紧盯这一“风口”,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达到1万亿元。但在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规模化储能装备和技术,仍是该领域面临的共性挑战。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帮助企业探寻答案。

  14日,中新网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这座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该中心由广东省政府和南方电网牵头,联合13家新型储能材料、芯片、电池等上下游龙头企业共同组建。

  储能创新中心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平台为目标,力图打通技术开 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预计未来5年内总投资127亿元以上。目前,该中心已牵头成立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成员单位81家,覆盖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并建立了1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

  应对行业挑战、突破发展难关,储能创新中心带来的一大效应是产业聚集。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陈建福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储能创新中心通过发挥自身产业吸附力,并借助广州市白云区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支持,已经快速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包括北京卫蓝、上海良信、上海奥威、东阳光、珠海冠宇等。

  他介绍,一方面,储能创新中心在新型储能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果向企业的转移转化,以企业在市场端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为导向,提升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自发向创新中心这一技术供给源头聚集;另一方面,也特别关注与企业联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实证及首次商业化。

  为此,创新中心将重点打造新型储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该基地由广东电网支持配建220千伏变电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系统测试及实景验证平台。随着基地建成,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型储能企业、创业团队等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软硬件研发条件,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面聚集。

  除了聚产业,创新中心还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杰向中新网介绍,储能创新中心从多方面推动全国乃至全球人才聚集,打造新型储能领域人才高地。

  顶级前沿的科研环境是其一。储能创新中心在广州白云和全国布局建设新型储能5大领域十大方向的“1+N”科研实证基地,并向全社会开放,吸引顶级人才团队进驻。同时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聚焦规模化储能装备和技术开展43项重点任务攻关。

  因才施策的配套政策是其二。创新中心正与白云区携手研究针对新型储能行业各类型、各级别人才的专项支持政策,从住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绿色就医、税收优惠等多维度加强对落户人才的保障,提升人才落户效率。

  目前,广东已明确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4月,该省又发文提出,重点打造新型储能等一批万亿级、千亿级出口产业集群。

  据了解,在此背景下,储能创新中心未来将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任务,实现新型储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拉动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超2000亿元营收贡献。一个万亿级产业的“创新链”,正逐渐畅通。(完)

  国内反垄断的法律法规出台不足20年,美国早在1890年出台全球第一个反垄断法《谢尔曼法》,距今已有130多年。“引导企业广泛建立反垄断合规机制,将反垄断合规内化到公司的日常运营,是发达国家在反垄断领域实现自我监管、合规经营非常重要的经验之一。”孙晋表示。

  布尔戈斯随即用中文回答:“昨天晚上(到北京),而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准备很多东西。”标准的普通话引得网友纷纷点赞,也为两国未来的畅通交流增添了信心。

  就在六十几年前,这里还只是城外的一处郊野。最醒目的建筑是一座土主祠,“青邑桑柘茂于他处”,初建于五代后蜀时期,里面供奉着一尊神像,每年正月二十一,人们会身着青衣前来敬香祭祀。这是传袭了千年的风俗,光绪三年重修的《青神县志》第十八卷便记有:“二十一日,青衣土主会。老幼妇女,以帚拂神尘,以为饲蚕之兆。”

  最近,网上一条“济南电费缴纳方式将由阶梯电价改为分时电价”的消息引发关注。消息称,分时电价因为时段有别,电价差距很大,居民生活用电要算好时间,可以省不少钱。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短暂天晴的时候,村民们抓紧把麦子摊开晒在家门口甚至公路上,公路成为了“麦路”——在往年,公路上打场晒粮是被严格禁止的,今年悄悄放开了这个管理规定。

  王宏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过去,国内研究应急管理的学校“屈指可数”,截至今年,本科开设应急管理和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达70多家,设立研究生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20家。但在他看来,目前已有不少学校“跟风建设”,许多学校没有学科基础,可能都不懂应急管理的基本规律、应开设什么课程。

陈家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