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多家上市公司收监管函或警示函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5-31 08:13:08

  近期,针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的强监管仍在继续。

  公告显示,1月31日,荣盛石化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亿元至6亿元。2月24日,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上述金额更正为盈利8亿元至10亿元。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

  荣盛石化解释,公司之所以出现上述错误,是因为公司对证监会在2023年12月发布的新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理解有误,未将符合经常性损益确认条件的14亿元政府补助分类为经常性损益。

  “对于上市公司因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而收到监管函或警示函的情况,我们应当持审慎和客观的态度。”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大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函或警示函的发出表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在提醒上市公司要高度重视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误导投资者,影响市场稳定。”

  “此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监管函或警示函的发出有助于投资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减少投资风险。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或听信不实信息。”刘大卫补充说。

  从以往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处罚的情形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业绩预告 与实际差异较大

  “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信披工作的组成部分,更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之一。若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可能会严重误导投资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证券市场的秩序。”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刘大卫也认为,业绩预告是投资者判断公司前景的重要依据。他表示:“不准确的业绩预告可能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strong>“灵魂砍价”让群众更快用上原本用不起的救命药</strong>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曾公开表示,隐性债务清零对树立正确政绩观、减轻基层政府负担、促进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助力营商环境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二)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不动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要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决不让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深化整治,对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深挖彻查,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精准施治,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绝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近期许多银行与房企签订了额度庞大的战略授信合作,但都是雷声大雨声小。”上述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银行可能会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已经比较高等为由延缓落地。《行动方案》若将相应限制指标予以放松,可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金融机构顾虑,并促使其能更快落实对房企相应的支持。

  穆拉维伊科强调说,“演习具有防御性特点,将演练空中侦察、防御空袭、空中掩护地面重要设施”。

  放宽枪支管控,一直是博索纳罗总统任期的标志之一。

林正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