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50+”、慢性病、免疫性疾病 关注带状疱疹三类高风险人群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22 20:08:12

  “深刻认知带疱风险,全面提高预防意识”媒体沟通会2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协会代表就带状疱疹的疾病负担、高风险人群、疾病预防和管理等重点话题展开探讨。多位专家均谈到,5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是带状疱疹的三类高风险人群,呼吁提高公众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对该疾病风险的认知,做好疫苗接种等预防工作。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和水痘皆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儿童时期感染后,通常会引发水痘,痊愈后病毒仍潜伏在体内。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病毒会再次激活并引发带状疱疹。

  当天会议公布的《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疾病和预防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在参与调研的人群中,85.7%的中老年人知晓带状疱疹这种疾病,但不认为自己会患病。对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也存在两个认知误区,即“得过一次带状 疱疹就不会再得了”以及“得过水痘就不会得带状疱疹”。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介绍说,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罹患一次带状疱疹,而50岁以上人群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普通中老年人群需要警惕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慢性病患者也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慢性病离带状疱疹更近。”齐海梅表示,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了24%至41%,还有可能导致原有慢性病加重,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同时增加了医疗负担。

  此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也是带状疱疹的主要高风险人群之一。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小峰表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降低,罹患感染,如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治疗时会使用激素、JAK抑制剂等,也会使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变得活跃。同时,红斑狼疮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还会显著增加狼疮疾病的活动度。

  从上述认知调研的结果来看,56.7%的高风险人群认为带状疱疹与自己的生活相距较远,超半数的高风险人群对带状疱疹的危害认识不足。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崔勇指出,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特别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会对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曾有患者遇到穿衣服刺痛,睡觉时只能保持一种姿势等情况,还有少数患者疼痛时间超过20年,甚至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患者本人和家人都是一种长期负担。

  齐海梅在会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在门诊中,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带来不良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对于带状疱疹,一是可以通过调整作息、营养均衡等方式进行预防,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较好方式;二是发病后要尽早就医、积极治疗,防止或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程度,尽早恢复健康。

  曾小峰也谈到,目前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已超过8000万人,红斑狼疮患者更容易遭受带状疱疹的侵袭。与其他国家红斑狼疮患者多死于疾病本身的情况不同,据国内近20年的临床死亡率原因排名显示,长期位居我国狼疮死亡原因第一的是各种感染。“因此,加强高风险人群对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等的积极预防和管理尤为重要。”

  据介绍,在超额完成第8个调水年度计划基础上,水利部继续统筹指导新一年度调水工作,目前东线、中线、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等三条输水线路平稳有序实施调水。东线一期工程年度计划调水12.63亿立方米,已调水2.58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20.46%;中线一期工程年度计划调水71.38亿立方米,已调水17.06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23.90%;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穿黄断面计划调水2.72亿立方米,已调水0.97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35.69%。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近年来,针对一些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提升,村村寨寨换了新貌。

  为买到手工元宵,西安白领苏瑞莹已排队半小时有余。“对于我家而言,吃元宵是一件颇有‘仪式感’的事,因为它象征着家庭团圆、生活圆满。”苏瑞莹称,“没出十五都是年”,这一刻,她只想感受喜庆和幸福。

  任 平

  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社区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图文和语音转向以短视频、直播等为主,交互更实时、场景更丰富等特点,催生了消费、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介绍,数字社区不断扩展、丰富人们的交流互动空间与生活生产消费方式,由此孵化、催生的大量技术场景可以赋能到实体产业。

陈雅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