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隋晓飞:太极白龙球缘何在欧洲“圈粉”?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2 12:24:15

  中新社柏林5月31日电 题:太极白龙球缘何在欧洲“圈粉”?

  ——专访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会长隋晓飞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6月初,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将在德国黑森州的本斯海姆,迎来2024年年度集训活动。届时,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太极白龙球爱好者将齐聚一堂,切磋技艺、交流动态。

  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会长隋晓飞2005年将这项运动引进欧洲。太极白龙球和中国太极有何关系?自进入欧洲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何以在欧洲不断“圈粉”?近日,隋晓飞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可否分享您和太极白龙球的故事?是什么促使您将其引入欧洲?

  隋晓飞:我和太极白龙球结缘与我父亲有关。我父亲于20世纪80年代来到德国,他对中国武术、太极拳、中医养生等方面很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变成了职业。就德国而言,关于太极拳和气功的大部分启蒙是由他推动的。在这一背景下,我2003年在中国通过父亲引荐,结识了中国柔力球发明人、山西晋中的白榕老师。

  由于我是在德国长大,本身对球类运动就特别感兴趣,小时候尤其喜欢踢足球,也很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在中国看到这项被称为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后,我被这项运动中“引”和“发”的动作深深吸引。于是我师从白榕老师,学习了约三四年的时间。

  2005年,我们就开始推动在德国成立太极白龙球协会,也邀请白榕老师过来讲课。我决定将这项运动引入欧洲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练习太极拳或气功的人群在欧洲只是很小的群体,可以说还比较冷门,大家对此也不甚了解。我想,如果将球的元素融合其中,可能会更好传递出中国以柔克刚、阴阳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

  中新社记者:太极白龙球与中国太极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在欧洲的发展如何受到中国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隋晓飞:太极白龙球在理论和核心意念上,与太极拳以柔克刚、阴阳合一的理念吻合,其中包括通过一系列连续的柔和肢体动作、通过意念来带动整个呼吸及节奏等。

  当西方人看到这项运动时,在没有任何讲解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这是不是太极拳和网球的结合体,然后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两人在切磋过程中,没有任何打击、对抗,也能互动得很好。因此说,这项运动结合了西方的器材,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就名字而言,太极白龙球在欧洲发展也有“因地制宜”的因素。在中国本来被称为太极柔力球,但我们发现,如果将“柔力”一词音译过来用“Roli”推广,容易被西方人联想到“轮椅”一词,从而被误认为这是一项适合残疾人的运动。所以,在跟发明人白榕老师沟通下,我们将这项运动在欧洲命名为“白龙球”。首先白龙和白榕听起来有点相似,而且龙的形象也代表这项运动的适应力和多元化。此外,“白龙”发音也比较容易。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推动太极白龙球在欧洲发展?目前该项运动在欧洲的发展状况如何?

  隋晓飞: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铁杆粉丝的支持。2008年,我编写出版了德文版太极白龙球教程,从文化背景、运动原理和理念等介绍这项运动,成为系统化教授太极白龙球的教材。此外,通过DVD等媒介手段,我们吸引了一些体育老师、运动教练等群体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作为使者再进行传播。后来,随着互联网加持,我们在欧洲不同国家收获了一些粉丝。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太极白龙球已经传到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奥地利、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

  我们还组织举办了六届欧洲太极白龙球锦标赛,按照西方标准来推广赛事。我们将这项运动定位为更适合全民健康的运动,以兴趣爱好为主。每年我们会举办交流会,邀请不同国家的人前来切磋。比如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末,是我们选定的世界太极白龙球日,线上和线下都会举行活动。

  根据器材销售数量来看,在欧洲约有20000人至25000人进行这项运动,其中大多是知识分子,以老师、医生居多。他们往往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能领略到这项运动的美,并能认识到其对健康的好处。

  中新社记者: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在促进中外体育交流 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隋晓飞:自成立以来,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每年都会举行培训班,大家借此机会得以提高技术、交流新动态。疫情期间,培训班曾改为在线举行,2023年得以重启。多年来,总会一直与中国不同相关机构保持联系,积极承办和组织国际赛事。还通过不时更新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以文图视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这项运动,目前传播语言涵盖俄语、德语、英语等。

  从长远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太极白龙球有朝一日能成为奥运会或其他世界级体育盛会的项目。对此,我们也在尝试制定相应规制。从比较近的目标来看,我们希望欧洲每个国家都能设立分会,为这项运动在欧洲发展搭建起更为完备的组织和架构,将这项运动系统、持续地发展下去。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体育交流对增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有何作用?您对中外体育交流的未来有什么展望?

  隋晓飞:体育无国界,对不同国家和族群间交往,往往发挥着和解或很好的破冰作用,因为体育需要互动。参加我们太极白龙球欧洲集训活动的学员和培训员,也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中国人想学习德国的足球,德国人想学习中国的乒乓球,民间体育交流便是增进两国相互了解的途径。通过互动参与,双方可以增强对对方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认知。

  我希望每个国家未来都能够将更好、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体育交流活动中。因为目前很多资源是以投资性质为主,不利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更广泛层面的国际交流。只有交流互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增进相互理解。(完)

  受访者简介:

   隋晓飞,欧洲太极白龙球总会会长。2003年师从太极柔力球发明人白榕,并将太极白龙球引入欧洲,目前主要负责组织策划宣传中国运动文化和促进中欧体育交流互动。

  各类语言文字盘点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进步,也能体味到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掀起热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入围流行语,镌刻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节点,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的守正创新、自信自强。“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等热词带我们回到去年初北京的冬奥时间,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而“数字藏品”“沉浸式”“冰雪经济”等热词,描绘了过去一年群众生活的丰富多彩,假日约上三五好友在雪场竞技、收集数字藏品、体验多重感官享受的沉浸式媒体作品,逐渐成为2022年的新时尚。热词与流行语之间,体现着每一个“小我”与国家的紧密连接。

  进入2023年,养老保险费缓缴已经到期。企业应如何补缴社保费?是一次性补齐,还是可以分期缴纳?

  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通过强力加息来压制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在将经济推入深渊的同时,为美国经济开启了大缓和时代。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试图以他为榜样,平息掉为迎战新冠疫情捅下的篓子,可惜的是,鲍威尔没有沃尔克的外部条件。

  从具体数据来看,在近两年的新书中,原创图书的占比在提升,原创新书品种占比从23.9%上升至24.5%,原创新书码洋占比从23.7%上升到30.1%。从原创图书的品类分布来看,2022年文学、少儿、学术文化和经济与管理类原创新书品种较多,均在6000种以上。

  一院长七改火箭主任设计师魏远明称,随着高轨卫星的发展,卫星包络将不断增加,目前新一代中型火箭4.2米整流罩可能无法满足后续任务发展需求,长七改火箭将通过替换三子级形成能够适配5.2米直径整流罩的改进型火箭,通过更强劲的动力、更合理的结构,支撑火箭综合性能的提升。

  13-15日北方大部及江南等地自北向南还将有4~6级偏北风。13-16日我国东部海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6~8级偏北风。

冉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