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促商事法律合作 助力企业投资往来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21 10:47:24

  中新网泉州6月20日电(记者 孙虹)2024年中国—东盟法律研讨会20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省泉州市举行,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政府部门、司法部门、高校、工商界、相关协会及律师事务所代表参会,交流对相关重大法律问题和热点法律问题的思考。

  当天,“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泉州研究院”揭牌,并成立“海丝投资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暨海丝法治基金;泉州市人民政府与西南政法大学于此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和制度,对于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这一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法律的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在反腐败工作上,我们与中国开展了培训项目、技术整合、人员交流、执法和资产追回等方面的互动,不仅进一步提高我们有效打击腐败的能力,也有助于在两国建立一个具有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健全框架。”柬埔 寨王国反贪局副主席康盛指出,柬埔寨将继续加大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与“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务实合作,加强经验交流、公共能力建设和法律互助。

  千百年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批泉州人“下南洋、闯世界”,95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主要聚居在东盟国家。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不断推进,东盟已经成为泉州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认为,本次研讨会聚焦“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护航民营经济‘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主题,将推动东盟与泉州商事法律合作不断深化,为双方企业投资往来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依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通过打造东盟区域国别法律专家库、建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法律查明数据库、推动中国—东盟民间法治交流合作、推出东盟法治英才班博士学位项目等,在国内涉东盟民间交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品牌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晓君表示,期待通过举办类似的学术研讨,中国和东盟法律法学界能够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法律合作机制,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泉州市人民政府、西南政法大学主办,中共晋江市委员会、晋江市人民政府、泉州市公安局以及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推动中国—东盟法律制度研究人员及实务工作者密切对话交流,共促区域法治建设合作,助推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期间,与会海内外法律界人士围绕“警务合作护航民营经济‘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中国—东盟法律服务平台构建”“民营企业赴东盟国家投资的合规问题”三个分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对话研讨,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建议,助推中国—东盟司法执法合作和法治建设。(完)

  公众的获得感,源于产业振兴之路指向的长久幸福。

  具体来看,在中证500指增产品中,有业绩显示的454只量化选股产品,2022年平均收益为-8.45%,其中取得正收益的仅有40只;而在中证1000指增产品中,有业绩显示的98只量化选股产品,2022年平均收益为-4.24%,其中取得正收益的仅有25只。

  27日新西兰奥克兰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大强降雨,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和山洪等次生灾害,多处住宅、商场、汽车被淹,建筑受损。奥克兰国际机场、北部SH1、SH16两条公路已关闭。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强降雨已致3人死亡,1人失踪。

  根据成都政府网发布的信息,1月5日,2022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召开。2022年,成都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新增学位8.2万个,新建人才公寓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成都出台“人才新政3.0版”,构建“近悦远来”城市人才生态,吸引各类人才加速聚集,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

  在视觉呈现方面,《大国基石》制作了大量科普动画镜头,深入浅出地阐释关键技术原理,如通过芯片与大米、芝麻的尺寸对比,鲜活呈现北斗短报文射频基带的科技含量。

  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的开头,画家头戴VR眼镜,手持VR手柄,“凭空”为凤凰添羽、为麒麟点睛,让观众实时欣赏到三维影像的生成过程,感受VR绘画的魅力。

卢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