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 重庆“母城”渝中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21 18:07:08

  中新网重庆6月20日电 (记者 钟旖)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在这片土地上,积淀了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的深厚历史底蕴,是重庆历史文脉传承最完整、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20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渝中区政府副区长艾正兵介绍,近年来,渝中大力传承历史文脉,努力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目前,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等一批文博场所扩容升级、重装开放,山城巷、十八梯等一批风貌街区蝶变升级、焕新归来,吸引八方来客。当地高效统筹传统风貌区、文物建筑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加强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文物完好率达98%以上、利用率达85%以上。

  据透露,渝中区生态环境整治提升项目(鲁祖庙核心区品质提升工程)已进入尾声,计划于今年10月正式开放。记者日前走进鲁祖庙核心区看到,经过改造提升的街区一改暗沉色调,地面整洁靓丽,楼栋外立面统一美观,穿行于原汁原味的老建筑间,渝派风情扑面而来。

  “在改造提升中,我们一方面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和修复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实现区域内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庆康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谢能榕介绍,核心区内建筑种类繁多,诞生于各个不同的年代,留存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为此,在修缮加固中,施工方结合修缮方案,邀请相关专家确认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提出设计准则,采用原有工艺修缮;同时遵循“保持原有形制、原有结构、原有材料、原有工艺”的维修原则,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更换比例,最大限度使用原有材料和老木料,呈现其原有风貌。

  据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渝中坚持“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三条路径,全力实施“五大片区、十大项目”改造更新,分类推进,探索城市更新差异化实施路径。通过优化升级公共空间、盘活闲置资源、融入历史人文等城市更新举措,越来越多的老街巷正变成宜居地、打卡地、历史文脉传承地,妙街等一批文旅消费新地标的出现,让老街旧巷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探访藏于千年古刹罗汉寺下的妙街看到,作为重 庆首个庙市共生文化街区,百米的街巷已集合了精品小店、文创珠宝、咖啡轻餐、特色餐酒吧等融合业态。

  “妙街以罗汉寺IP为切入口,将人文、生活、城市记忆与商业融合,用情绪文化直击当代青年灵魂,打造都市之中‘青年修行地’。”妙街运营总监谢晨介绍,目前妙街引入了10余个有创意、有个性的主理人品牌,布局中巧取“十八罗汉”文化,每一个商家都根据其自身业态属性和主理人个性衍生出新“十八罗汉”名,输出治愈系生活方式,传递“小街独有的魅力”。比如开启小面加咖啡新赛道的“解忧罗汉”面咔咔、新中式美学“欢颜罗汉”巴颜喀拉等,都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新体验、新消费。

  艾正兵表示,当前,渝中正在实施“3个10工程”,高标准打造10个传统风貌区,旨在留住“母城”记忆,传承历史文脉,让人们记住乡愁;特色化打造10个山城老街区,让老建筑变成新街景,集中展现品质半岛的独特魅力;差异化打造10个特色老社区,让城市充满人间烟火气。

  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渝中区将注重地域特色、文化特质、建造特点呈现的融合性,依山就势、因势利导,保留山城立体感极强的三维特性及独特的城市可识别性,最大程度展现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完)

  <strong>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展现科学家精神</strong>

  《通知》要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和事前预防、主动防控思想,全面推进游客出行期间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带,以“小切口”解决安全生产“大问题”,全力防范化解旅游和道路交通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路走对了,就不怕山水迢迢。

  “我们有五千年的文脉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综合性工艺的古典家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陈玉树说,作为一名家具手艺人,必须大胆创新,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具创作中,与时代共情。《精舍》创作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喜欢上中国传统的书房文化,也希望能够用千年工艺打磨出经典作品。《精舍》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能够让更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去深入研究新时代古典红木家具。

  从信息进村到农货上网,宽带接通所有行政村,5G信号覆盖全域景点,逾六成农特产品线上销售,较5年前提升近20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铁成: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是我们打造数字化降碳的典型中国方案,开展产品碳足迹数据公示,有助于补足当前汽车产业所存在的碳减排意识薄弱、碳核算方法薄弱、碳核算数据薄弱、产业链协同薄弱四个薄弱的突出问题。

王志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