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gtise投研日报 | 2024-06-05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05 08:43:41

  来源 Gangtise投研

  —— 制造|科技(4 家)——

  【玻璃基板】分析师表示,玻璃基板作为封装基板的主要缺点在于工艺复杂,特别是在打孔和填充工艺方面。尽管玻璃基板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预计要到 2030 年才能大规模应用。目前海外厂商如英伟达尚未直接评价玻璃基板,但先进封装技术被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各大厂商可能会增加在封装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目前国内的 ABF 基板处于验证阶段,玻璃基板进度慢于国外。

  【海风】分析师表示,预计到 2027~2028 年,欧洲的海风塔筒的需求量会达到接近 300 万吨/年,而目前欧洲本土产能为 100 万吨/年。中国企业在欧洲海风市场发展背景下有订单支撑,国内企业受益明显,一些国内公司已经获得的订单量可能接近 10 亿欧元。此外,目前欧盟对国内的单独塔筒没有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税率整体不高,仅有几个百分点,对出口影响有限。

  【AIGC】分析师表示,预计 2025 年中国 AIGC 广告收入达 150 亿元,2030 年达 1500 亿元。中国平面设计市场规模约为 549 亿元,AIGC 工具市场规模约为 55~80 亿元。

  —— 材料|能源(1 家)——

  【煤炭】分析师称,国务院印发的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并不一定会导致煤炭需求下降,主要系近期非电煤需求量有大幅提升,同时近年煤炭热值在逐渐下降。预计 2025 年能源消费总量有望达到 58.4~60.4 亿吨标准煤,供给端将更加紧张。

  —— 金融|基建(3 家)——

  【水泥】分析师表示,水泥行业供需失衡带来水泥行业在过去两年持续下行,水泥价格自 2022年初单边下跌到现在,2023 年熟料产能的利用率大概只有 59%。2024Q1 水泥行业的需求量同比下滑 12%,Q2 专项债相较 Q1 加速发行预计会带来 H2 基建需求回升,预计 2024H2 水泥行业的需求量增速会逐渐改善。2020 年水泥的需求量大概是 24 亿吨,2023 年水泥需求量会降到 20 亿吨,2024 年水泥需求量会跌破 20 亿吨,预计 2030 年水泥的需求量大概是 10亿吨。

  【集运】分析师表示,预计 2024 年 7 月份集运的仓位量环比进一步收缩,供给端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东西干线的空班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由于船期定位问题,船舶不能及时返回中国,7 月份的整体市场运力预计将比 6 月份进一步缩减。运力的缩减为 2024 年 7、8 月份运价的进一步上涨提供了有利条件。

  【智慧交通】专家表示,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金额近 100 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平台和路侧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将于 2024H2 完成 招标。预计智能网联专项网络建设投入占比约为 30~40%;路侧基础设施投入占比 30~40%;平台投入占比 10~20%。

责任编辑:王其霖

  基层办案民警表示,虚假征信诈骗并非新出现的诈骗手法,较早出现在涉校园贷诈骗案件中,利用大学生防范意识低、社会经验少的弱点实施诈骗,在打击力度加大后发案量明显下降。但随着市面上提供贷款服务的App增多,诈骗分子开始冒充支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客服人员,作案对象也扩大到更多群体。

  据悉,2022年,双流实施货运扩能行动,新开通圣保罗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总量达30条。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实现22.1万吨,实现53.7%的逆势增长。其中,稳定运营的国际定期货运航线增至21条,加密芝加哥、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骨干航线频次,已基本形成通达欧洲、北美、亚洲的货运骨干航线网络。

  下一步,中国政府愿根据灾情发展和实际需要,继续向土耳其、叙利亚灾区提供救助、安置和重建帮助。(完)

  当天,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举行发布会。陈操在会上表示,中国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以来,从全国各口岸入境人员中监测到39种进化分支,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监测到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在太空中种子因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的影响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那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能抵御干旱、洪水以及气候变化的种子?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是否需要特别有意识地呼吸?空间站中能够产生燃烧现象吗?假如航天员想在空间站中吃烧烤怎么办……”对于伊斯梅尔的问题,刘伯明在录制的视频中耐心地一一作答,为她上了一堂生动的太空课。

  北京市本批次供应宗地均位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将有力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同时,在住宅品质保障方面,坚持基本品质保障要求和高标准住宅建设标准“多管齐下”,推进从“住有所居”向“住更宜居”方向转变,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杨雅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