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疗法”再出江湖,阿根廷能否闯关成功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15 14:25:38

  在经济领域搞“休克疗 法”并非阿根廷首创。历史上,“休克疗法”曾在一些经济极端糟糕的国家里施行,成功的少,失败

  “休克疗法”本是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当时,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萨克斯受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他指导玻政府推出一系列烈度极高的经济政策,以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这套经济政策在短期内使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

  “休克疗法”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在玻利维亚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后不久,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后来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并最终使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冷战结束后,东欧一些国家经济一蹶不振,波兰等多个国家引入“休克疗法”,从计划经济向经济私有化一次到位式转轨,结果并不理想。最失败的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叶利钦接受了西方兜售的“休克疗法”,全面放开价格并加速私有化,让运行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下子“休克”。宏观上看,俄罗斯生产大滑坡,税源枯竭,政府财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陷入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萧条。微观上,恶性通货膨胀迅速耗尽俄普通百姓的积蓄,许多人一下子一贫如洗,国有资产大都落入少数寡头之手,阶层对立与社会矛盾激化。

  一般认为,“休克疗法”是西方削弱俄罗斯的一个政治阴谋。俄罗斯从此沦为二流国家,不再对美构成战略威胁,叶利钦本人晚年也颇为后悔。

  再来看阿根廷。当前,这个拥有4600万人口的南美国家正经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全国近40%的民众生活在贫困中,阿根廷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大的债务国。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称,该国2023年累计通胀率达211.4%,创下1990年以来最高纪录。

  米莱上台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激进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包括将政府部门由18个减少至9个,降低政府对能源和交通的补贴,停止新建公共工程招标,等等。政府把阿根廷比索官方汇率从1美元兑换约400比索,贬值至1美元兑换800比索,并推进废除和修改200多条法律,以放松政府和法律对国内经济领域的管制,以便利进出口贸易。

  米莱总统的“休克疗法”未能立竿见影,舆论对未来前景不抱乐观。新政策推出后,阿根廷物价反而出现大幅上涨。去年12月以来,阿根廷食品价格上涨了几乎一倍,连盛产的牛肉也从一公斤35元人民币飙升到一公斤70元人民币。阿根廷央行日前发布报告,预计该国2024年通胀率将达213%,比2023年还要高。另有媒体和智库机构预测,该数字将介于200%至250%之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阿根廷陷入如今的境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米莱总统想靠一己之力扭转“历史的惯性”,恐怕有些托大。

  阿根廷拥有肥沃的土地,如潘帕斯草原的农牧业享誉世界。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阿根廷被视为充满机遇的国度和新兴强国,经济总量曾排名世界第13位,许多欧洲人以前往阿根廷“淘金”为荣。然而,一战之后,阿根廷持续陷入政治动荡之中,激进主义取代了理性的精英政治,为经济发展布下了一根根“捆仙绳”。

  从1930 年到1976 年,阿根廷共发生了6 次成功的政变和两次失败的政变。左派与右派、庇隆主义和反庇隆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此折腾吓跑了外国投资。从1900 年到2022 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阿根廷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3 位下降至第66 位,平均每10年遭遇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近年来,大豆、玉米和石油等主要商品价格下跌再次损害了阿根廷的经济,新冠疫情、滥发货币和气候干旱导致经济继续恶化,阿根廷一直在经历债务和通胀危机。2021 年以来,这场危机不断加剧,似乎看不到尽头。

  总之,阿根廷经济一直受到根深蒂固的弊病之困扰,无论左派还是右派政府都没有纠正这些弊病。当前,米莱政府的改革措施遭到来自左翼和工会的质疑反对。为抗议“休克疗法”,阿根廷左翼和工会组织计划在1月24日举行全国总罢工。

  这面无声的旗帜,校正了郑聪健的军旅坐标,抹去了他的年轻气盛。

  甘泉县道镇兰家川村第一书记马锋表示,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蔬菜产业,发动更多的农户投入到蔬菜生产,让西红柿变成更多民众的致富果,同时,计划实施设施蔬菜园区提质增效项目,进一步提升新技术普及率,优化蔬菜品种和产业结构,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农户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完)

  喜马拉雅航空是第一家在大兴机场复航的境外航司。喜马拉雅航空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首席代表安永胜对记者透露,本次复航是2020年停飞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首都之间直飞航班重新恢复。这条航线是北京和加德满都两地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

  <strong>半小时观察:起笔新开局,展现新气象</strong>

  近年来,延安市甘泉县道镇兰家川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西红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该村西红柿种植户有16户45棚,年产可达500吨,仅这项产业,收入可达200万元。农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大棚的“金钥匙”打开百姓的“致富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石家庄1月11日电(赵丹媚 安芳)据石家庄海关11日消息,2022年,石家庄海关侦办毒品走私案件22起,查扣冰毒1012.13克;侦办涉枪刑事案件13起;侦办走私淫秽物品案件2起,查扣淫秽书刊1600余册。

简宇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