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温“气色”十足 民众降温“热情”不减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7 03:44:08

  中新网西安6月14日电(张远 石芙蓉)11日起,西安迎来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当地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高温预警。13日西安及周边县区日最高气温升至38至40℃,部分区域达41℃以上,接近历史极值。这场被网友称为“热到烫脚”的高温天气,在14日依旧“气色”十足。

  西安街头,烈日之下行人步履匆匆,放眼望去尽是遮阳伞、遮阳帽、防晒衣。在空调冷风的“召唤”下,不少民众走进商场大厅或地铁站驻足纳凉。

  本轮高温为何如此猛烈?气象部门表示,本轮高温过程与往常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地温高、持续时间长。西安泾河站地表温度一度超过70℃。

  伴随着高温天气,不少市民选择 在傍晚走出家门,寻觅一处适宜之地纳凉遛弯儿,环城公园、河堤路、灞河等地成为首选。中新网记者在环城公园看到,清澈的护城河与茂密的绿植交相辉映,晚风吹来的丝丝凉意伴着时不时传出的秦腔乐曲,给夏日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天气太热,傍晚带孩子来灞河边纳凉、戏水,吹吹晚风能凉快些。”市民邱玲玲13日晚间告诉记者,走出空调房,孩子也玩得开心。

  为应对高温天气,西安不少场所积极开展防暑降温工作。陕西历史博物馆外,排队区的凉亭为游客开启喷雾降温。在西安市长安区一工地,项目部为户外工作人员准备了西瓜、饮料、藿香正气水等。“为了帮助工友们降温,我们还在后厨熬煮了绿豆汤,随时可以享用。”工地负责人称。

  此外,各大休闲避暑、戏水玩水场所也积极“开门迎客”。西安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拉铂尔星·水世界等水上乐园推出各种“水主题”项目,受到市民青睐。“周末的门票预订十分火爆,我们也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让游客开心享受‘水上时光’。”西安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工作人员表示。

  “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吹着空调,抱着西瓜,追着剧。”西安某公司“95后”李泊辰笑称,期待夏季夜晚消暑的快乐时光。“这几天气温突然升高,店里的生意确实好了不少。”建国路一家饮品店店员称,只要是冰饮,根本不愁卖。

  而在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为了帮助动物避暑降温,该园为黑猩猩、大象、犀牛、东北虎等动物准备了绿豆汤、冰块、西瓜、风扇等“降温神器”。怕热的“国宝”大熊猫也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躺在“卧室”里吹起了空调。

  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时期,为保障民众生活生产用水需求,陕西省水利厅12日正式启动全省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据陕西省旱情综合平台监测10日发布数据,陕西受旱面积为257.1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5.84%,中度以上干旱面积137.19万亩,主要分布在延安市、渭南市、咸阳市。

  西安气象部门提示,民众需注意防范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户外作业、城乡用电、农业生产、森林防火等的不利影响,后期16日至19日有多分散性雷阵雨或阵雨天气。(完)

  近期,非裔等少数族裔占比高地区的供水危机和用水安全问题引发美国国内外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指出,非裔等少数族裔居住区频繁遭遇“水危机”,凸显出美国积重难返的“环境种族主义”问题。

  各行各业齐上阵 农村百姓显神通

  ——防住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义无反顾。三年来,病毒频繁变异,防控策略不断优化调整,而始终不变的,是不放弃每一名患者的坚决行动,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从无数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多地重症救治专业人员尽锐出战,到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从严从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从强化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到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正因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国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这样的成绩,是用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政策举措守护得来的,是靠“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理念干出来的。

  <strong>(新春走基层)“网红城市”康巴什元宵节见闻:市民喜庆,忙坏了“手机”</strong>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2月4日和5日,在“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展出之际,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欢天喜地闹元宵——陕西皮影专场”,来自陕西省的汪氏皮影演出剧团和华州创新皮影团及老腔团将带来精彩演出。

  鄂州雕花剪纸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小琴正在向几位小朋友示范如何用彩纸剪出小兔子,小朋友们也学得有模有样。“湖北剪纸的特色是以刻刀和蜡盘作为工具,这些剪纸都是我的原创作品。希望让更多人体验非遗、分享非遗!”从业20多年的曹小琴说。

傅岳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