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热” 藏装“火” 藏装经济出圈了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20 04:27:12

  文/记者 次吉 图/记者 阿旺尼玛 罗布杨宗 贡曲罗杰

  八廓街内,布宫围墙边,帕崩岗桃花树下……游走在拉萨各个景点,你会发现众多身着藏装的漂亮姑娘,她们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藏装布料精美、颜色亮丽,样式传统或 新颖,配上头饰耳饰,衣香鬓影、摇曳生姿。她们穿着藏装赏景、拍照留念,亦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29岁的谷女士是湖北武汉人,因为喜爱西藏,她参加了一场在武汉举行的西藏旅游推介会,会上被一位穿着藏装的女孩所吸引,成为藏装爱好者。“我现在有7套藏装,还有氆氇呢。在我的带动下,我们家女性人手一套藏装,我妈妈还说‘来西藏旅游必须做件传统藏装’。”谷女士说。

  藏装“火”了,催生了拉萨的“藏装经济”,很多游客来西藏都会选择走进藏装店量身定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合身的藏装。位于八廓街的一家藏装店里,游客柳女士正在店员的帮助下挑选布料,一款蓝色缀满蝴蝶的布料与一款淡绿色的纯色布料顺着她的肩头垂下,店员帮她整理好细节后,便让她自己挑选。“实在是太好看了,都很适合我,难以抉择,所以我决定两个都‘拿下’。”柳女士看着镜中的自己,拿布料比划着,很是开心。

  一旁,市民央吉也正在挑选布料。“我年前做了一件淡黄色与青色相间的藏装,这次打算做个纯色的,搭个小外套,这种样式这两年很流行。”央吉说。

  店主告诉记者,近些年藏装的用料、颜色、款式都在不断改良,现代藏装和传统藏装相比,氆氇用料减少许多,更多的是真丝、绸缎、亚麻等,样式也做了调整,穿起来更加方便,很受当地年轻人和游客喜爱。“以前,多数游客普遍喜爱花色多、颜色亮的绸缎料子,现在比较偏向纯色、传统藏装,尤其是穿纯色、传统藏装拍照的游客多了许多。”该店主说。

  拉萨出圈的“藏装经济”除了藏装店,还有藏装写真店,近年来,藏装成为游客旅拍“新宠”,藏装写真店越开越多,遍布拉萨大街小巷。尤其是八廓街,因为拥有较多古宅大院,古韵浓厚,穿藏装能拍出唯美的照片和视频,深受游客喜爱。

  在拉萨开藏装写真店已有近10年的叶先生告诉记者,拉萨旅游“热”、藏装“火”,自家每天最少有10人预约拍照,生意红火。“藏装旅拍很受欢迎,而且现在除了游客,也有较多本地人会约拍照,大家对传统服饰的喜爱,让我们赶上了这波红利。”叶先生说。

  “宁愿送外卖,不愿进工厂。”曾支撑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传统制造企业,为何与新工人渐行渐远?00后工人“不稳定”由何而来?机器换人会是解决办法吗?

  包氏兄弟祖籍浙江宁波,系英籍华人,在香港航运界举足轻重,尤其是包玉刚,其船队规模达2000多万吨,号称“世界船王”。如果包氏兄弟能在国内船厂订船,中国船舶进入世界市场将事半功倍。经过联系,包玉星很快做出回应,将原计划在日本建造的2艘2.7万吨散货船改在中国建造。但对方也提出,“要按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建造,由英国劳氏船级社监造。”这两艘船就是后来的“长城”号和“望远”号。

  当时国内造船市场正经历寒冬。计划经济体制下,军工企业比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有更强的依赖性,当时刚历经动荡十年,六机部(第六机械工业部)下属各军工企业长期赖以生存的军品任务骤减三分之二,民品基本为零。基层船厂船台闲置,已经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船厂“要任务”的信函不断寄送到六机部在北京的办公地。

  然而,在哈尔斯上市的十年来,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却迟迟未能提升。“行业里都知道哈尔斯,我们常常说自己只是一个工业品牌,不是消费者品牌,很多消费者对我们还是不了解。”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旅美大熊猫“乐乐”本月初离世后,同在美国孟菲斯的大熊猫“丫丫”的健康状况更加受到关注。近日一些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显示,“丫丫”身体消瘦且有大面积的皮肤病,不少中国网友呼吁在今年4月租借协议到期之前,让“丫丫”提前回国接受治疗,相关话题22日也登上热搜。

  但一些企业要推广机器换人也存在技术难点。以门业为例,由于防盗门不像保温杯等产品标准化,每天要生产几百个不同批次,每个批次里还有各种规格型号,机器难以制造几千种不同类型的门。

齐亚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