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四年后,OpenAI重启机器人项目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01 21:21:33

  转自:华 尔街见闻

  分析称,OpenAI可能将专注于开发机器人的“大脑”,即高度智能化的AI系统,而将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交由合作伙伴完成。

  AI重燃机器人投资之际,OpenAI正式重启其解散近四年的机器人项目。

  当地时间周五,媒体援引三位消息人士报道,OpenAI目前正在为新的机器人团队招聘关键研究工程师。知情人士称,新的机器人团队已经运作两个月了

  随后,OpenAI发言人证实,已开始为该团队招聘,并表示最近新招聘的员工将成为“这个全新团队的首批成员之一”。OpenAI尚未公开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技术的更多细节。

  早在OpenAI成立之初,机器人技术就是其研究重点之一,联合创始人Wojciech Zaremba领导的团队最初试图打造一个“通用机器人”。

  但由于训练数据匮乏等原因,2020年10月,OpenAI被迫解散了机器人团队,将研究人员重新分配到其他项目。

  而今,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机器人应用前景的日益明朗,OpenAI决定重返机器人世界。

  过去一年,OpenAI的内部创业基金已投资了多家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包括Figure AI、1X Technologies和Physical Intelligence等,这些公司的融资规模在数千万至数亿美元不等。

  OpenAI副总裁Peter Welinder表示,通过与Figure等公司合作,OpenAI希望探索在大型多模态AI模型支持下,人形机器人能够达到何种程度的智能化水平。

  这意味着,OpenAI可能将专注于开发机器人的“大脑”,即高度智能化的AI系统,而将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交由合作伙伴完成。

  业内人士指出,以OpenAI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其重启机器人团队的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推动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发展。不过,OpenAI也面临着人才争夺等挑战,一些机器人公司已经开始自主研发AI模型,双方未来不排除在局部领域展开竞争。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刘明亮

  我国新能源自2010年起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网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相对滞后,加之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性,“弃风弃光”开始出现,并在2016年前后出现高峰,光伏电站被动“晒太阳”、风电机组“望风兴叹”,一些“弃风弃光”严重区域新能源建设陷入停滞。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转为系统消纳问题。

  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厌世情绪,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翻开公司的生产销售报表,两组数据印象深刻:2019年产量1万斤,产值40万元,长期职工5名,生产期日用工20名;2022年产量40万斤,产值1500万元,长期职工40名,生产期日用工最高170名。“县里给予低息贷款、搭建学习平台,镇政府协调解决生产用地,新的生产厂房、自动化设备3月份就能投入使用,产能规模将扩大到五六十万斤,带动更多乡亲靠手艺增收。”李泽西说。

  <strong>十余年扎根科研,不断攻克技术难题</strong>

梁明瑞不停地安抚对方

  除了MSCI,海外规模较大的中国ETF在1月份的规模有所增加。例如,美国市场上市的规模超1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ETF有6只。除前述ETF外,跟踪沪深300指数ASHR1月流入3.9亿美元,管理规模达26.6亿美元;跟踪标普中国指数GXC流入0.6亿美元,管理规模达14.1亿美元;跟踪中国科技指数CQQQ流入0.8亿美元,管理规模11.3亿美元。

简志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