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女性传承人携作品亮相公益集市 望传统作品与文创结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5 06:50:31

福利微拍------------  就在2022年12月,我国启动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实际投放超24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注入,为基础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Ws0R-M1LjmN5nF8fmG8LpI1pZ-非遗女性传承人携作品亮相公益集市 望传统作品与文创结合

  中新网上海3月6日电(记者 陈静)海派绣球、面塑、罗泾十字桃花、安亭药斑布、上海灯彩……“龙腾盛世汇聚巾彩”上海市妇联庆“三八”公益市集6日敲锣开市,多位国家级、上海市级、区级非遗女性传承人带着各具特色的非遗作品在市中心的衡山坊亮相,吸引了众多传统文化艺术爱好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当天,“非遗女性传承人联盟”正式成立,项目涵盖上海绒绣、海派剪纸、徐行草编、傣陶等。该联盟旨在提供一个传人共研、技艺共促、资源共享、合作共进的平台,多维度呈现非遗里的女性,展现非遗女性传承人和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播 的当代女性迸发出的力量。

  当日,海派绣球传承人杨宁制作的“绣球龙”亮相。这条“绣球龙”由象征56个民族的绣球组成,精巧的做工、雅致的配色引来众多赞叹。杨宁告诉记者,“绣球龙”由丝线制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球组成龙身。这些“绣球”是其在几十年的技艺传承中积累起来的。绣球的配色取自中国传统色,球体上分别绣了四季花卉、竹编等各种图案。杨宁说,中国民间的抛绣球历史悠久,在上海的城市文化环境中传承绣球艺术,更为大气、精致,更具海派风格。

  闵行区香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杏芝今年75岁了。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奶奶的熏陶下做手工作品。“奶奶的爸爸是乡村郎中,记忆中,奶奶经常到药房买回中草药,捣碎后制作成香囊给儿孙戴。”当时还是小姑娘的陈杏芝心中埋下了爱香囊的种子。退休后,陈杏芝全身心投入香囊制作,在此过程中,自己享受了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陈杏芝不仅自己传播传统文化,还拉上儿子一起推广传统文化。她认为:“文化比什么都重要!”陈杏芝十分自豪和欣慰地说,孙女6岁就拿着针线向她学做香囊。她说,自己还广交朋友,努力让香囊传遍中国和传到世界。

  如何让年轻人对非遗产生兴趣?陈杏芝鼓励孙女带着“小闺蜜”们一起学做香囊。

  龚智瑜是国家级非遗上海灯彩黄浦区代表性传承人。身为一名“80后”,她说,自己是工作室团队中最年轻者。“非遗艺术品在制作时是枯燥的。”龚智瑜直言,“非遗传承要考虑如何将传统作品与文创结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文创,贴近民众生活,获得更多认可。”她介绍,上海灯彩以立体动物造型为主,以铁丝为骨架,丝绸布料做裱糊,配上手工细作的精致装饰,做成中小型彩灯。

  当日,“上海+消费帮扶巾帼共创基地”成立,将吸纳更多上海以及合作帮扶区域的女性力量,以女性的视角洞察需求,用女性的声音传播品牌与文化。共创基地将首次联合非遗女性传承人联盟与上海消费帮扶联盟,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交流交融交往,共同赋予消费帮扶品牌更多内涵,以市场化推动消费协作,以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衡山坊的非遗市集,不少民众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匠人的工作。据了解,“三八”公益市集现场除了捏面人、剪纸、绒秀等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合作地区的助农好物之外,还有优秀女性和团队提供家庭教育、健康、安全防范、编发、美甲等咨询和服务。(完)

  受冰雪天气影响,阿肯色州州长桑德斯1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声明还称,道路结冰导致食品、药品和其他必需品的运送出现积压情况。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必要发声发力,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黄巨栋说,“我希望帮助更多海外侨胞了解家乡变化和政策红利,为他们回乡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44岁的阿兰(化名)于2020年被确诊为“僵人综合征”。2015年起,她的左足背便出现疼痛,起初为发作性针刺样疼痛,几秒可缓解。随后左侧腹股沟区开始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不能独自行走,双腿僵硬感,腰部有轻微紧绷感,紧张时明显,双腿僵硬时甚至不能独自行走,不过持续约几分钟可缓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