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坐标|看粽子的“前世今生”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1 02:57:17

  一年一期许,又到粽叶飘香时。大约在春秋时期,便出现了粽子的雏形“角黍”。汉代后,粽子才逐渐融入端午节。糯米粽在唐 代成为主角,取代了黍米。在江西九江德安县博物馆,珍藏着南宋时期的一对实物粽。这对750年前的粽子包裹成菱角模样,拳头般大小,包法和形状与我们如今所吃的粽子无异。宋代古籍记载,除常见的枣粽、糖粽外,粽子还可加入姜桂、胡桃等材料。你能猜到这对粽子是什么口味的吗?

  据悉,G3624次“丹凤朝阳”号列车是首趟进入吉林市的复兴号。为做好今年春运的运输工作,担当这趟列车乘务的动车四队优化乘务人员配备标准、强化乘务员礼仪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此外,列车还增加了水杯托、便携式哺乳帘、儿童涂鸦画板等备品,从实际出发服务旅客。

  以前的技术变革浪潮创造了赢家和输家。那些能更快适应技术变革的工人将放弃自动化的任务,并越来越多地承担与人工智能互补的任务,从而获益。

  梁平位于重庆东北部,是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也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前,梁平正在倾力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此次外国领团及境外驻渝机构代表梁平行活动聚焦“生态、产业、文化”等关键领域,嘉宾们先后到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百里竹海景区参观考察。

  东阳从古至今都有春节挂灯的习俗,当地一村民陆德奎今年82岁,坚持修古灯30多年。“2004年,我师傅带着我修好了一盏灯龄约500年的大堂灯。现在师父已经不在了,我也带了两个徒弟,一位六十多岁,一位七十多岁,跟我(学修灯)十几年。”陆德奎介绍,自己年岁渐长,精力越来越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修灯工作,希望徒弟们能够尽快找到下一代接班人。

  颇有意味的是,通过综合梳理二里头文化晚期阶段的资料,赵海涛发现在这一时期道路系统、宫城城墙、宫殿建筑群等礼仪性的、政治性的大型工程均遭到破坏,“工城”却仍在使用,还新建了宫室建筑等大型夯土工程。一个有可能接近历史真相的解释是,这或许说明当时二里头的政权已被推翻,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设施则被继续利用,这里虽然不再是一个王朝的都城,却仍然是新政权中的重要聚落。

  在天津从事进出口贸易行业的澳大利亚人艾迪,看过《三个和尚》,也伸出大拇指:“中国文化很淳朴,又好玩。节目中俏皮的音乐我太喜欢了,演员们竟然能把坛子耍得像手帕一样轻松,厉害!”

吴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