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灯工玻璃映新春 “00后”眼中的非遗年味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03 16:55:21

  中新社长沙2月6日电 题:灯工玻璃映新春 “00后”眼中的非遗年味

  作者 张雪盈

  一块玻璃经1300摄氏度高温能变幻出何种形状?临近春节,“00后”长沙青年何洋正在工作室内加紧赶制灯工玻璃作品《年》。其神情专注、动作不停,手中的玻璃棒在火枪炙烤中卸下坚硬伪装,逐渐呈现出柔美的弧线,最终化为一片片晶莹剔透的玻璃花瓣。

  灯工玻璃是通过气体燃烧的火焰高温加热已准备好的玻璃管或玻璃棒,再用钳子等工具使 之塑形的一种工艺,在中国也被称为“料器”,属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灯工玻璃借助网络走进大众视野,凭借其光泽、透亮的质感,收获了一批年轻人的喜爱。

  “我希望通过传统非遗作品,为新春增添一分年味。”何洋介绍,《年》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由上千片深浅不一的玻璃花瓣编织组装成十朵形态各异、极具中国韵味的花朵,寓意新年“如花似锦”。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设计专业学生,何洋与灯工玻璃结缘并非偶然。接触该技艺以前,他曾数次前往湖南湘西、江西景德镇等地,学习扎染、制瓷、螺钿等中国传统工艺。在他看来,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年轻人应担负起学习与传承的重任。

  高报废率是灯工玻璃的一大难点。“火枪焰温并不完全均匀,偶尔会出现成品碎裂的情况。”谈及作业中出现的意外,何洋直言“数不胜数”,“有时为得到一片色彩和谐的花瓣,会报废几十片玻璃;也可能终于完工,下一秒又出现裂痕”。

  为掌握这项在外人看来有些冷门的技艺,何洋几乎翻遍了所有网络平台的学习视频,整日泡在工作室中,研究如何让玻璃棒经熔料、塑形、拉伸等步骤后,成为别具一格的玻璃作品,使之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目前报废率已降低过半,小件作品基本能一次成功。”随着熟练程度的上升,何洋已不满足于单一产品的制作,还将目光投向了女书、绒花等其他非遗文化,联动推出一批“会动的首饰”,冀让非遗走出“阳春白雪”,走进人们的生活。

  通过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灯工玻璃相关推广视频,何洋已积累30余万粉丝,其开在长沙潮宗街的灯工玻璃体验店,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参观体验。令他感到兴奋的,不仅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该项技艺,还有结识同好的“意外之喜”。

  何洋介绍,他的另一新春作品玻璃金龙,已受邀参加哔哩哔哩春节前启动的“哔工造物·达人作品展”。 “希望能借此机会广结同好,和他们一起探讨非遗文化的年轻表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献上一份青春力量。”

  提及未来发展,何洋表示,将尝试用灯工玻璃制作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市花,多途径传播这一技艺。(完)

  今年以来,携程集团与天津市文旅局开展了多维度的合作,共同推动天津文旅市场的高质量复苏。今年11月,天津市文旅局联合携程推出“文旅直播周”,为期七天的活动累计吸引31家当地文旅企业参与,直播场次达到43场,累计直播热度超过700万人次,较往年同比增长7倍。

  但这让王福来变得不安。

  在此之前,她对感染新冠充满不安:肿瘤患者是否更容易感染新冠?化疗期间发烧了怎么办?去医院检查感染了怎么办?哪家医院收治阳性肿瘤病人?疫苗到底要不要接种?

  两支青年队争取更进一步

  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热爱

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吴台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