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剧《飞天》首演 敦煌艺术跃然舞台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11 11:07:35

  中新网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泽筠(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何李活(深圳)音乐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兰州大剧院联合出品,中央民族乐团联合制作的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资 助项目音乐剧《飞天》,于25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以敦煌壁画艺术为灵感的原创音乐剧《飞天》,故事构思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守护人在洞窟只身面对恶兽、风沙、暴雪、洪水、饥饿和人类欲将飞天改头换面的威胁,以单薄之躯、一己之力捍卫莫高窟的壁画,赶路人因意外看到敦煌壁画画册而准备投身于拯救文化遗存的危机中,历经颠沛流离,目睹世界战乱频出、疾病横行肆虐,最后回到魂牵梦萦的敦煌。男女主一动一静,身处不同地理坐标,但总能在某个瞬间同时进入壁画幻象之中,在梦中完成了对本生故事的演绎。在现实与梦境的时空交叠中,他们演绎了一场从未谋面的爱情,跋涉与守望合二为一,最后成为真正的飞天。

  舞台上敦煌元素丰富,各色形象跃然而出。飞天为“乐神”乾达婆、“歌神”紧那罗的复合体,以其为原型的剧目角色演绎为一对被自然侵蚀和人类毁坏而失去了面目的莫高窟壁画人物飞天夫妻,其锦罗绸缎还原飞天斑斓色彩。无论是《鹿王本生》《千钉求法》《入海求珠》《舍身饲虎》四则经典故事的再现,还是九色鹿、乌鸦、劳度叉等各色形象的还原,抑或第257窟、第275窟、第296窟、第428洞窟等一幕幕高悬的石窟壁画再现,音乐剧《飞天》让敦煌艺术“活起来”,让暗淡的壁画更添色泽,在无声中有了音乐。

  音乐剧《飞天》是一场从故事到音乐、服装等多方面融合的作品,13首经典音乐恢宏大气,多种音色独特的乐器,融汇出斑斓瑰丽的敦煌色彩,也将深入浅出、意味深长的词作唱出余音绕梁之感。制作人李盾和作曲家三宝合作了20多年,从《白蛇传》到《蝶》,此刻发展到《飞天》。演出阵容集结了高天鹤、李泽美、徐晶晶、赵晏伯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何李活音乐剧团、兰州大剧院的演员。

  从2016年立意至今,主创团队走过八年创排路、十赴敦煌采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指出,该剧也是一次中国东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守正创新之作——凝固在石窟壁画上的飞天乐舞,描绘出一幅融汇中西乐器的音乐盛会,一个繁花锦簇、和乐共融的世界;音乐剧《飞天》亦是用音乐和舞蹈对话时空,致敬璀璨文化的创造者、致敬不远万里的赶路人、致敬忘却自我的守护人。

  据悉,音乐剧《飞天》在京持续演出至4月27日,此后将赴敦煌、兰州“回家”演出,并于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闭幕式亮相。自8月起,《飞天》将在全国巡演13城50场。(完)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更因为中国经济经过了多次“压力测试”,具有走上坡路、开顶风船的能力。回首这10年,多少涉滩之险,多少爬坡之艰,多少闯关之难,但是世界听到了这样掷地有声的回答:“遇到的困难很多,有的困难是空前的,但是我们做到了。”犹记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不仅控制住了疫情,而且成为当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犹记美国单方面发动贸易战,但近些年来,中国不仅稳住经济大盘,而且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短期风险挑战,赢得未来长远发展。

  新年伊始,南粤大地热火朝天。在广州南沙,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工人们加紧对设备进行调试,下周这里将正式建成投产。重大科技项目加速落地南沙,看中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和优质的产业集聚优势。

  2017年,李建林从伞降专业转型为无人机飞控手。第一次拿到专业教材,李建林把书名念了3遍才念顺口。

  男排认清实力差距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按证监会行业分类,计算机通信和电子、酒与饮料、通用设备制造以及医药生物等行业业绩表现较好。

  <strong>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建设美丽中国</strong>

张祥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