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这场“生命速递”开启“加速度”

来源: 房天下
2024-06-07 11:46:59

  中新网郑州6月6日电 (记者 韩章云)6月6日,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血细胞分离机停止了工作,一袋鲜红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患者所在医院。至此,梁亚飞终于松了口气,他也成为河南省第1384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相较于正常情况下两个月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这一次,为了挽救一位情况危急患者的生命,仅8天就完成了全部捐献流程,“生命速递”开 启“加速度”,也刷新了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成立以来最快捐献记录。

  身穿白衣,心系患者

  今年33岁的梁亚飞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全科医生。2022年8月,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两年后,让梁亚飞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捐献来得如此突然和紧急。

  5月30日6时许,梁亚飞接到了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还没从“不敢相信”的状态中缓过来,他又听到工作人员说“患者需要紧急移植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

  “我根本来不及思考,这是关乎患者性命的事,我是医生,救人义不容辞。”梁亚飞后来回忆说。

  迅速响应,多倍速赶进度

  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一般为两个月左右,包括联系捐献者征询捐献意愿、高分辨检测、体检、注射动员剂、采集,以上流程环环相扣。

  “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会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同步进行,将时间缩短到一个月之内。”该工作人员介绍,整个过程中,捐献者一旦确认捐献,患者将会进入移植的“清髓”预处理,那就意味着,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是患者唯一的生存希望。

  由于患者情况危急,这一次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从梁亚飞同意的那一刻就多倍速赶进度。

  5月30日中午,梁亚飞的高分辨血样就抵达郑州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与此同时,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上蔡县红十字会与梁亚飞所工作的医院沟通,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安排他当天在本医院完成体检。

  5月30日23时,加急高分辨分型检测结果出来,5月31日,体检报告也顺利完成,所有结果都显示梁亚飞符合捐献条件。6月1日,梁亚飞抵达位于郑州的采集医院,6月2日,开始了4天的采集前动员剂注射。

  6月6日中午,梁亚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场“加速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告一段落,这份“生命种子”将第一时间送到患者所在医院,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次刷新捐献速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在梁亚飞看来,是众人合力的结果,在他身后,有很多人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支援。

  梁亚飞的妻子十分支持这次捐献,尽管家里的孩子刚满月,又正值农忙季,全靠妻子照顾孩子。爱人的支持和鼓励让梁亚飞没有了后顾之忧,安心踏上“火线救人”征程。梁亚飞的工作单位也积极为捐献提供方便,协调医院其他医生暂时接手梁亚飞的工作,一切以捐献为先。上蔡县红十字会等一线工作人员,多方沟通协调,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完)

  今年春运是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等各项措施以来的第一个春运,预计民航客流量将明显增长。双流机场表示,离蓉高峰预计出现在1月17日至19日,日均出港旅客人数将突破3.9万人次;节后返程高峰预计在2月3日至5日,届时日均进港旅客或将突破3.9万人次,每日进出港客流高峰时间段则为每天7时至10时、19时至20时两个时段。预计进出港航班最多的5个目的地机场分别是:成都双流—北京首都、成都双流—广州白云、成都双流—深圳宝安、成都双流—杭州萧山、成都双流—北京大兴。

  同时,医保谈判现场也是药企与药企的博弈。一位中药企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打听照片中的人物是否已谈判结束离场,她对中新经纬表示,他们的行业竞争对手6日上午进行谈判,而自己公司的同类药品还没有上市,所以提前来打探消息。

  <strong>不过,黄海管理的上述三只基金的规模都不大,合计不超过40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高收益也只有少部分投资者能够分享。</strong>对于2023年的投资策略,以煤炭股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品仍然确定性较高,低估值、低负债、高分红、高现金流的资产非常稀缺。一旦经济慢慢复苏,可以考虑买一些更有弹性的中游,比如化工、建材。

  铜牛园区作为张家湾设计小镇的示范样板工程,将结合二期、三期4.4万平方米建筑空间改造,搭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实现“互联网+”多元增值业务功能。

  2022年12月26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2023年列车新运行图。杭台高铁图定开行列车38对,运力再创新高,并加密往上海方向、开行往武汉等方向的列车,进一步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加速了区域资源流动,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是防疫“新十条”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小长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国内多地旅游业逐渐回暖。

吴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