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专家:马中关系充满韧性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7 14:04:17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马来西亚已经与中国建交50周年,虽然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两国关系保持韧性。

  马中友谊源远流长

  文章指出,半个世纪前,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在冷战高峰期访问北京,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接触的东盟成员国。

  无论如何,拉扎克大胆而富有远见的举动被认为符合1971年东盟发布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该宣言旨在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和平自由中立区”,它“不受任何形式或方式的外部势力干涉”,以“扩大合作领域”。

  双边关系进一步扩展

  文章指出,1991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主办了第2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首次邀请中国外交部长出席,马来西亚将与中国的接触扩展到东盟。中国2021年与东盟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此之前,马来西亚和中国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元年,而马来西亚也是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于2023年高调访华,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进一步加强了双边关系。

  这有利于马来西亚融入中国发起的全球倡议,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人类利益向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

  未来合作领域

  马来西亚将在2025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东盟各国的目光会集中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3.0的进展上,预计中国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准入。

  文章指出,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有助于实现《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经济共同体旨在建立一个允许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

  东盟经济共同体连同东盟政治与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似乎将与中国提出的全球倡议的愿景产生共鸣。为了其代表的6.6亿多人民的福祉,东盟应该大胆追求战略自主,与中国合作,实现愿景中强调的共同目标。

  文章指出,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凭借其在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实力,成 为弥合鸿沟的理想选择。在“和平自由中立区”久经考验的框架下,一向追求独立自主的马来西亚在担任东盟主席国后,将继续引领东盟与中国的合作。

  近年来,青海省以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生态旅游和青海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依托乡村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等资源,将乡村自然景观、地方特色美食、传统乡风民俗等串珠成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深厚的精品景点线路,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的发展新格局。

  “中国是重要旅游客源国,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期待中国重新回到世界旅游市场,为此,沙特将加强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沙特旅游大臣艾哈迈德·哈提卜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采伐工放下斧头、锯子成为森林管护员。

  针对铜精矿国家战略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趋紧问题,南宁海关探索试点铜精矿“保税混矿”全链条监管模式,即在我国境内保税场所按科学比例开展“保税混矿”,扣除混矿费用,预计一年即可节约采购成本超亿元,加上保税货物融资成本低,每年可节省利息支出约5000万元,整体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将近数亿元,有助于提升广西对西南、西北地区有色加工企业的物流服务能力。

  <strong>(新春见闻)探访铁路春运幕后的“百灵鸟”:24小时解决旅客诉求</strong>

  三要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指导各地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韩轩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