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向下创3个月新低,宽松的资金利率还能持续多久?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7 10:17:49

  流动性分层缓解。

  “月初资金面一般都会偏松一些,加上5月末央行逆回购投放量较大,使得DR007持续处于1.8%以下。‘手工补息’被叫停也有一定影响,银行资金自发向非银流动,使得非银资金充裕,加杠杆动机不强,债市杠杆率也处于低位,压平了资金(价格)。”丘远航说。

  回顾来看,5月29日至31日,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7天期逆回购分别投放2500亿元、2600亿元、1000亿元,合计净投放额超过6000亿元。6月以来,央行连续4个工作日投放20亿元逆回购,考虑到5日、6日分别有2500亿元、26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累计净回笼5060亿元。

  从银行间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传导来看,在央行向一级交易商投放资金后,存在银行对银行、银行对非银、非银对非银三层传导。 不少分析认为,“手工补息”影响规模较大,银行存款“出表”流向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非银部门,明显缓解了非银流动性压力,即使在月末银行融出意愿减弱,非银流动性整体较为宽裕。加上去年以来多轮存款降息,银行面临一定存款流失压力,流动性维持“非银松、银行紧”的格局

  “R007-DR007 利差自4月末以来在-1BP~3BP区间波动,反应资金分层现象基本消失。”浙商国际报告指出,资金分层的消失背后是资金供需结构的转变——以往的资金供给主力银行融出持续下滑,而非银(尤其是理财)资金相对充裕,一度转变为资金融出方,且在资金价格相对高位的情况下,极窄的套息空间使得非银资金需求也持续下滑,这样的情况从4月持续至今。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此前曾指出,综合历史上资金利率中枢向下突破的情况,主要有两种诱导因素:一是央行投放超额流动性,由银行负债端资金供给充裕驱动的流动性淤积;二是信用收缩,由于银行资产端投放乏力驱动的流动性自发式平衡。她在5月中旬曾判断,在资金防空转的大背景下,后者发生的概率更大。

  另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央行对于资金利率的底部控制似乎也有所放开。不过,季末年中节点上,综合债券供给放量冲击、资金自发流入非银系统放缓等,不少观点认为接下来资金利率大概率将回到政策利率之上,甚至会走向偏紧。

  “要注意观察5月底OMO到期后资金面情况,如果DR007还是持续低于1.8%,可能说明央行有主动引导资金成本下行的倾向。”丘远航认为,短期内债券供给方面对资金面的影响有限,一方面是信用债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地方债虽在5月末冲高,进入6月又有回落迹象。

  不过,尽管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有环比下行的可能,但不排除专项债发行规模超预期。但综合机构观点来看,发行节奏整体相对可控。

  资金利率走势也干扰着市场对债市的判断。从机构在债市加杠杆热情来看,过去火爆的“滚隔夜”已有明显降温,此次资金利率下探,也让市场对资产荒背景下杠杆率抬升有了新的预期。刘郁认为,年内来看,债市久期行情再次启动,催化剂可能不是短端利率自发向下突破,而是央行降息预期的发酵。

  尽管银行息差、汇率等掣肘因素仍在,但随着下半年临近,降准降息预期也在升温。浙商国际报告指出,鉴于第2~3季度政府债供给压力偏大、实体信贷需求不足,央行6月存在较大的降准/降息可能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在近期判断,预计年内有两次降息及一次降准落地,央行买卖国债也将适时落地,关注今年年中降息、三季度降准落地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许艾伦

  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既有中国人民一直以来梦想与追求的生活境界,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操守与人格要求,还充分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完整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调整汇率是朝着统一多种汇率迈出的第一步,这也符合黎巴嫩去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草案。根据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向黎巴嫩提供约30亿美元资金帮助其摆脱经济和金融危机,黎巴嫩则需要进行多项金融改革。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2/64/16037560994439220072.jpg" alt="" />

  花海介绍,自己操作主要依靠直觉,“绕后的时候要卡视野,注意对面的视野布置就是练习的东西。”

  徐纪周:有影评说,“安欣是法治社会的代表,高启强是传统的利用人情社会的代表,他们两个的冲撞也是法治社会和人情社会的冲撞。”我认为写得很好。

<strong>深入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strong>

陈明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