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家“618大促”亏本销售无益于平台生态

来源: 能源网
2024-06-20 23:24:53

  面对电商购物新变化,平台有必要重新思考,继而创新大促规则。

  2024年的“618”电商购物狂欢已接近尾声。但与往昔的火爆场面相比,今年的“618”,商家方面也传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据多位中小商家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和往年的“618”相比,店铺的销售额在大促期间并没有明显上升。部分商家更是表示,被困在了电商平台“618”的规则里。大促时间过长导致流量太低,强制绑定运费险让退货率和成本提高,极度低价导致商家亏本销售。

  在商家、平台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中应平衡兼顾商家的正当利益,这一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但要想帮电商大促破局脱困,或许不能仅止于此。

  本质上,类似现象的出现,并非是仅因为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三方利益蛋糕的重新划分,而是基于更广泛的背景。当前经济虽然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就是要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

  面对这个问题,重新切蛋糕很难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大。事实上,我国电商行业近几年的服务大升级,恰恰是各大平台为了把蛋糕做大进行的一次共同努力,但这却需要商家付出更大成本。于是,就出现了当前的局面,平台低价内卷、搞促销、规则套路化,最终中小商家觉得很受伤。

  十余年过去,电商购物节似乎陷入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困局。有观点就认为,过往认知中的电商购物节已完成了它的历史 使命,因此,平台有必要重新思考,继而创新大促规则:电商购物节当然还要持续,但不必一定要搞成全民狂欢;营销还是要有,但不必非要搞无底线的低价竞争。

  当前,电商购物的形势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在多种因素的化学反应下,创新平台大促规则、保护中小商家的诉求,就变得越来越明晰。而不少中小商家也开始从多年参与购物狂欢节的惯性中脱离出来。

  曾几何时,鼎盛时期的电商购物狂欢节几乎能席卷一切,连线下交易都要囊括其中。但时至今日,完成历史使命的“618”和“双11”不可避免地要回归日常,平台、商家和消费者都要适应这种新常态。

  在此背景下,平台接下来要做的,显然是要在规则层面多做创新优化,以更好保护中小商家利益与消费者权益。如此,方能实现多赢局面,更好建设良好的平台生态。

  根据最近的用药量,曹和槐一方面跟之前供货的医药公司联系,另一方面向罗亭镇卫生院药品采购专班争取支援。为了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和预防救治,当地政府也专门配置健康包,向村民补充了一批急缺药品和抗原试剂,发放到了村医务室和高风险人群手中。

  在紧邻哈尔淖水库的大屯镇,59岁的王明忠经营着250平方米的渔家乐。“你看,30缸大酱已经炖完了,就剩这10缸。”王明忠带记者来到后院,指着一排大酱缸说,“我家每年用2000斤黄豆做40缸大酱,专门用来炖鱼,咱店目前已从渔场购进12万多斤鱼。”

  多地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的精神,相继宣布调整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减少疫情防控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黄钊成表示,希望在传承古法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逐步进入到产业化生产阶段,努力将广式烧乳猪辐射全国,并借文展馆东风,在未来2年至3年,计划将烧乳猪推向国际市场,扬帆出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认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不能将非遗变成单纯的旅游表演,使其脱离民俗社会生活情境,以致破坏原生文化生态,商业化的简单模仿也容易造成同质化的问题,“非遗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切实保护旅游地的生活化文化特色,是旅游业持续发展之道。”

  工信部加强统筹调度,抢抓生产,建立重点保供企业白名单,实行药品生产情况日调度机制,打通重点药品稳产增产堵点,加速扩大产能产量。

伍明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