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共富观察:民族乡村如何唱响振兴乐章?

来源: 羊城派
2024-06-25 21:41:30

  中新网丽水6月25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下垟畲族村虽然坐落在大山之中,但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别看这处小院普普通通,早在1938年,这里就建立了云和县第一个畲族党支部……”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志愿者张勇开展起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一批游客围绕在他的身旁,仔细聆听。

  1964年夏天,云和县选送的山歌《幸福路》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代表作品,成功入选当年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的演出名单,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近年来,云和县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以山歌《幸福路》为灵感起点,成功塑造了“畲耀幸福路”这一基层统战品牌。

  该县将原先散落在各民族乡村的历史遗迹重新整理修复,串成彰显民族特色文化魅力、引领民族共同富裕的亮丽风景线。

  譬如,当地发挥下垟畲族村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了“中共云和县最早畲族党支部”等一批兼具民族风情与红色底蕴的项目。2023年,仅该项目就接待了各类研学团队180余批次,累计达3000余人。

  唱好新时代的《幸福路》,重点在发挥民族特色。在云和县委统战部和云和县民促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该县各民族乡村积极挖掘特色民俗,展示多彩文化魅力。

  如今,下垟畲族村的山歌体验馆和民族服饰展示馆已基本完工,即将向游客提供系列特色民俗文旅体验;云和安溪畲族乡、雾溪畲族乡围绕民族节庆和习俗打造特色品牌,畲族“三礼”表演等吸引大量游客。

  据统计,今年畲族“三月三”活动期间,云和安溪、雾溪等地举办多场畲族民俗表演,共吸引游客1.2万人,带动文旅消费近百万元。

  “大家坐落唱山歌,山歌越唱越动听;唱起畲山前程好,建设山区更有劲……”一首《幸福路》,不仅唱出了当年畲族村的幸福时光,也唱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态势——云和因地制宜鼓励各民族乡村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将好风景转化为好“钱”景。

  近年来,云和县紧扣发展重点,打造云和梯田乡村特色产业带,依托云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效应,助推景区民族村共同富裕;创新推出“红+绿+畲”主题旅游线路,加大民族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力度,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农村电商等产业。

  眼下,位于云和梯田乡村特色产业带的下垟、崇头、南山、岩下4个畲族村,共有民宿等新兴业态50余家,600余人实现 了“家门口”就业。(完)

  信心,缘何重要?

  呼中区地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脉北麓,年平均气温-4.3℃,城镇历史最低温度达-53.2℃,每年低于-40℃的天气有30余天,无霜期仅83天,有中国最冷小镇之称。近年来,呼中区依托“最高、最冷、最美”独特资源,打造“中国最冷小镇”旅游文化品牌,进而提升最冷小镇冬季魅力及影响力,把“冷资源”做成“热产业”,把“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完)

  <strong>增收入</strong>

  为研究这些问题,论文通讯作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拉塞尔·芬克(Russell Funk)和合作者利用名为CD index的工具,对60年里的2500万篇论文和390万个专利进行分析,这个工具能测度论文和专利如何改变了科学和技术的引用网络。他们分析科学技术变革的基础理论,共分为两类突破:一种是能提升现有知识流的贡献,这类贡献能改善现状;另一种是能颠覆现有知识的贡献,这类贡献能淘汰旧的知识,引导科学技术向新的方向发展。

  不确定XBB会否取代现有毒株

  实际上,近两年国内储蓄上升较快或储蓄意愿的人数有所增加,主要是体现国内财政、货币等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苏效果逐步显现。另外,由于国内受内外多重因素超预期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资产波动,国内出现一定预防性储蓄增加。

杜秀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