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8000年前查海遗址分早中晚三期 体现聚落考古重要性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5 07:43:17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孙自法)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以《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考古研究新视野——以查海遗址为例》作报告提出,通过对房址叠压打破关系以及陶器纹饰的分析,可将8000年前的查海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

  这是考古学界首次对兴隆洼文化典型聚落遗址——查海聚落遗址进行分期,对于研究查海聚落各时期遗址规模、形制布局的历时性演变,以及聚落内典型文化因素的出现时间及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出聚落考古的重要性。

  刘国祥介绍说,根据房址的分期与分布可基本看出查海聚落的形制布局及其演变过程:早期房址共25座,基本在东北—西南向成排,以龙形堆石为中轴呈对称分布;中期房址共36座,其中有15座为早期延续至中期,房址分布仍基本成排,龙形堆石的东北和西南两侧各分布一座大型房址,较一期聚落布局有了明显的变化;晚期房址共14座,其中4座为前期延续至晚期,纯晚期房址分布较为分散,在东北区域较为集中。

  查海遗址各期陶器纹饰表现出不同特征,可作为其分期标准之一:早期陶器主要为罐,多为大敞口,斜直壁,厚叠唇,叠唇上多施纹饰,以平行短斜线纹为主,器身主体多素面,纹饰还包括平行短斜线纹、窝点纹、网格纹等。

  中期陶器以罐为主,另有钵、杯等,纹饰逐渐丰富,典型的“三段式”施纹方式大量出现,一般为颈部施凹弦纹带,其下为凸泥条,其上常施平行短斜线纹、网格纹;凸泥条以下为主体纹饰,平行短斜线纹、横人字纹、网格纹、短斜线交叉纹陶器仍占据相当比例,新出现之字纹、席纹和几何纹。

  晚期陶器的器形、器类、纹饰与中期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之字纹陶器的比例大大增加,占据出土陶器的大多数,此外有少量人字纹、网格纹、短斜线交叉纹以及平行短斜线纹等。查海遗址出土陶器纹饰的演变过程,对于探讨之字纹的起源具 有重要意义。

  查海遗址出土的聚落典型因素包括玉器、龙纹陶片,目前共出土玉器44件,类型有玉玦、玉匕、玉凿、玉斧、玉管、玉环、玉料及残片;龙纹陶片有早期贴塑类龙纹筒形罐腹部残片2件,晚期类龙纹陶片2件,皆夹砂红褐陶,贴塑泥条,饰窝点纹为鳞。

  刘国祥在研讨会期间接受采访指出,查海聚落尤其是中期两座大型房屋的建设,体现出该聚落的核心领导力,以及其在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分布区的核心位置;聚落中部广场的规划则体现两侧对称,这对早期聚落形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查海遗址目前所发现的玉器类型、硬度,在整个北方燕辽文化区迄今发现的材料中都属罕见,堪称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真玉器”,对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与传播极具价值。

  据悉,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县沙拉乡查海村,属于西辽河支流绕阳河发源地,总面积约1.25万平方米。1987-1994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查海遗址进行7次不同规模的考古发掘,共清理出房址55座、灰坑34个、祭祀坑2个、龙形堆石1处、墓葬16座(其中6座居室墓葬)。目前,查海遗址虽未全部揭露,但对其聚落布局、文化内涵的认识已基本清晰,且获得相当丰富的文物资料。

  查海遗址所在的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发现自8000年前开始,相继出现了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不同文化时期的社会发展历程。(完)

  天眼查App显示,汕头市玉蕾食品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78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王晓东,注册资本24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生产;农副产品、水产品的收购,由王晓东、王俊平等共同持股。该公司共拥有一家分支机构,为汕头市玉蕾食品实业有限公司经营部,目前已注销。食品安全信息显示,涉事产品玉蕾橄榄菜曾多次被抽检均为合格。(中国经济周刊)

  例如,中山纪检监察对罗勇的“双开”通报提到,罗勇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药品耗材供应、医疗设备采购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虽然票价优惠,但不一定能兑换到想坐的航班。”有消费者吐槽,“随心飞”实际体验不佳,出行计划常被打乱。而“随心飞”航班延误或取消后基本享受不到常规服务,无法签转到其他航空公司航班,也很难改签到同一家航空公司的相近航班,没有延误取消补偿,更没有酒店住宿补偿。

  周忠和也提到,现有中学地理老师以地理专业师范毕业生为主,建议对已有师资加强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修订师范生培养方案,增加地质、地球物理、大气等地球科学的内容。

  2023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与健康技能测试<strong>取消必考类(中长跑、游泳)项目测试,相应成绩按满分15分计入学生体育中考成绩</strong>,抽考类及抽选考类项目按照市教育局于2022年11月9日公布结果执行,具体实施细则另行通知。

  安徽是我国第四产粮大省,仅次于黑龙江、山东、河南,2022年总产量4100.1万吨。然而这里的大米在部分不法商人的操纵下,摇身一变成了来自泰国的茉莉香米。

杨雅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