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国为世界绿色发展注入先进产能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03 17:02:42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强大助力。以风能为例,贸易机构“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能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装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17吉瓦,比2022年增长50%,但如果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话,全球风能产业的增长实际已陷入停滞。报告指出,美国、欧洲和印度等的风能建设在过去5年里停滞不前。数据显示,除中国外,2023年全球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为41吉瓦,与2020年相比仅增长了0.088吉瓦,“这仅相当于6台超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而全球风电行业每年本应该新装数千台风力发电机”。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增长50%,主要就是靠中国的推动。2022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大致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2023年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又增加一倍,新增风电容量增加66%,储能容量增加近四倍。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有望在2025年实现此前制定的到2030年太阳能和风能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吉瓦的目标。中国的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应了各国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将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的新能源产能为更多国家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机遇。在4月22日荷兰鹿特丹举行的世界能源大会上,全球最大石油企业沙特阿美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敏·纳赛尔表示,中国通过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成本,实质性地助推了西方国家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据统计,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可以归功于中国的贡献。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成功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成本大幅降低,提高了这些新能源产品的可普及性,不仅降低了自身碳排放,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经济、更环保的选择。同时,中国还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大量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帮助东道国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样化方向加速转型。比如,中国企业总承包的阿联酋宰夫拉太阳能电站已实现并网发电,帮助阿布扎比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将为阿联酋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在沙特承建的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电站——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建成后预计35年总发电量约2822亿千瓦时,折算二氧化碳减排量近2.45亿吨。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

  西方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保护主义的表现。彭博社的分析显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产能利用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出口的价格也符合市场规律,根本不存在倾销问题。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的出口,只会造成多输的局面。彭博社专栏作家大卫·菲克林认为,西方国家玩弄保护主义只会给自己造成损害。他在题为《中国正在推动风电革命》的文章中写道,欧美国家风能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对未来供应链能力的投资长期不足”,而这种不确定性是由“政府政策的犹豫不决,发放许可证、并网和土地审批等工作的延误造成的 ”,其结果就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足够的供应链来保持风能的增长”。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面对全球能源转型这个大趋势,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举措不但不会让实施者受益,更会拖累全球绿色发展的步伐。重塑世界能源体系,中国、美国、欧洲国家等各方需通力合作,而不是挑起一场破坏性的贸易争端。(聂舒翼)

  庄行镇历史悠久,宋有村落,元成集市,至600多年前的明朝正式建镇,庄行老街横贯古镇,是南上海保存较好的一条明清老街,临河而居的江南特色老街保存至今。

  海松昨天才得知这场招聘会,没来得及“抢”展位,便找了几名同事来现场“收些简历”。海松是昌平人,去年新成立的公司也设在昌平。“针对本地的人才招聘工作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特别好。”海松说。这次到现场,他想与昌平区的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帮助解决企业人才招聘问题。

  斯里兰卡当地提供中文学习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杨诗源在与当地学校管理人员交流时了解到,他们正在鼓励学生报名中文课。“现在中国游客慢慢回来了,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学好中文,然后迎接中国游客,包括怎么去跟中国游客交流相处等。”

  <strong>其四,搭建防线强化“第一岛链”围堵。</strong>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

  施力伟也表达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他说,“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再次加快,并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萧志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