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人类非遗“九华立春祭”开启新春“第一耕”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18 04:39:11

  中新社衢州2月4日电 题:人类非遗“九华立春祭”开启新春“第一耕”

  作者 张斌

  4日,“春归万物生 同瞻日月新”中国二十四节气·柯城立春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正式举行。在当地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门前,一位“牧童”手执柳鞭一边颂喝彩谣,一边鞭打耕牛,当地由此开启新春“第一耕”。

  “梧桐祖殿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国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神殿,也是唯一的保存句芒习俗信仰的地方。衢州市的‘九华立春祭’,则保存了完整的民间立春接春、祭春仪式。”柯城区政协主席叶美峰介绍说。

  当天9时28分,立春活动拉开序幕,吸引与会专家、游 客、村民齐聚梧桐祖殿。人们与春神句芒“对话”,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10时10分,梧桐祖殿前的立春广场围观者越来越多,田间的鞭春牛仪式吸引人们的目光。

  16时26分53秒,交春时刻,现场敲钟24声,击鼓24响,24名接春使者从梧桐祖殿内鱼贯而出,接连欢呼:“春来了!”,用质朴的方式“接春”。

  当天,“四省边际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在当地揭牌成立,旨在进一步挖掘节气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时代意义,撬动二十四节气立春文化产业发展,以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九华立春祭’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老百姓对‘春神’都非常尊敬。2005年,我们恢复中断多年的祭祀活动,并持续举办至今,每年都在创新传承,村民们的文化自信也越来越强。”“九华立春祭”区级非遗传承人吴海根说。

  2016年11月30日,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地此后通过培育产业等方式,持续推动民俗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2023年,妙源村集体经济超百万元人民币。

  叶美峰说,立春是农耕文明重要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宫廷和民间都有举行诸多重大的立春祭祀民俗活动,表达着劳动人民对立春文化虔敬的尊崇与景仰。“‘九华立春祭’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着华夏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和不息薪火。我们传承这样的传统习俗,不仅是复制祭祀形式,更要赋予民俗生命力,以文化力量促进经济发展,使传统优秀文化焕发光彩。”(完)

  随着A股整体回暖,外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热情高涨。两周内多只A股被外资“买爆”,外资源源活水初见端倪。

  尽管各界普遍认为美元长期会走软,但并不排除短期会出现反弹,例如2023年开年美元指数的走势就颇为强劲。

  不久后,梁晓辉又在连队学习室看到了他的身影。后来,这名技师不仅圆满完成了大项任务,还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上级表彰。

  中国不仅维护本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还积极呼应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率先提出将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我们说到做到,迄今已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和大量抗疫物资,并向世卫组织提供捐款,中国本着公开透明的负责任态度,从疫情一开始就同各国分享信息,助力国际社会应对疫情。疫情发生以来,驻纽约总领馆向领区捐赠大量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疫物资,积极协助纽约、马萨诸塞、俄亥俄、宾夕法尼亚等州自华筹集大量防疫物资,推动有关州同中国友好省市举办抗疫经验交流会。领区各界也在中方疫情最吃紧之际提供了宝贵抗疫援助。双方共同谱写了守望相助、患难与共、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乐章。

  陈子季表示,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意见》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目前国内经济出现边际回暖信号,中长期复苏前景向好。保银投资认为,从政策上看,国内防疫政策明显优化。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强劲反弹势不可挡,无论环比和同比,2023年经济数据都会不错,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高个位数增速水平。

刘乃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