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结束“山西行” 冀借交流共建“友谊之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13 05:00:58

  中新网大同6月12日电 (记者 胡健)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12日结束山西行程,其间,中美青年参观古迹、共度端午、围绕电影交流、体验传统文化,短暂的7天行程让彼此结下深厚友谊,并期待未来中美青年间的更多交流。

  在山西大同,中美青年游览1500年历史的云冈石窟,在惊叹中国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人生多了一层思考。从事导演制片工作的美国青年瓦汉·贝德利安在石窟前踱步良久,此番游历也让他产生新的电影创意。

  “1500年前的中国古人,用100多年的时间去做一件如此伟大的事,当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有多伟大。我想拍摄一部伟大的电影,并且希望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瓦 汉·贝德利安说。

  在大同市文物修复非遗工作室,美国青年看到壁画、瓷器等文物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美国电影工作者克里斯托弗·佩利西耶戴上VR眼镜后,仿佛置身于洞窟内,他认为数字化保护的发展空间巨大,同时也为中国的文物保护形式感到敬佩。

  一行人在大同平城书院与来自当地的大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着彼此的学习生活感受。在大同市美术馆,美国青年赞叹于当地展出的青少年画作,认为艺术的种子已在中国青少年心中萌芽。随后,一行人在大同文瀛湖公园骑行,感受当地自然生态之变。

  随行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岳嘉澍在与美国青年相处的几天时间里培养了深厚的友情,他认为中美青年之间有着彼此相互了解的意愿,只有更多的青年“走进来”“走出去”,才能不断加深中美青年之间的友谊。希望借此活动,让美国青年加深对中国和山西的了解,彼此珍藏这份珍贵的友谊。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田志萍看来,美国青年对中国充满好奇,他们在参观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问题,并很乐意去尝试不同体验。如在平遥体验古老的推光漆技艺、在平城书院做香囊、在山西晋剧院体验中国戏曲等。此次活动让美国青年多维度地感知中国,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现代化发展,也让中美青年之间更加了解彼此。

  7天的山西行程,美国青年“打卡”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导演贾樟柯对谈交流,促进一系列中美电影人间的合作;做香囊、包粽子体验中国传统节日;观看《又见平遥》感悟中国的晋商精神……分别时,中美青年依依不舍,相互拥抱,期待未来再相会。

  此次由山西省青年联合会、山西省外事办等单位主办,山西传媒学院等单位支持协办的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是“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的组成部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完)

  其中,全国铁路铁路发送旅客1130.5万人次,环比下降3.2%,比2019年同期下降3.5%,比2022年同期增长41.9%。

  2014年开业的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坐落于王府井大街南端,毗邻长安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开业多年来,由于缺乏吸引消费者的亮点,人气一直不旺。2020年10月,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正式闭店,寻找转型之路。

  绵羊“多莉”的诞生让克隆技术广为人知。27年后,中国人将它用到了良种奶牛快速繁育上。

  <strong>消费者更加犹豫</strong>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根据职责和已有工作基础,支持黄河源区生态调查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治理、监督管理等方面资料集成,提出黄河源区生态保护意见和生物多样性评估建议,根据需要远程展示三江源黄河源区监测监控平台,共享流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及相关研究成果,参加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交流、成果研讨咨询等工作,为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生态环境调查、查勘调研和入园准入提供支持。

  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以来,两国外交安全团队和财金、经贸团队多次进行沟通,跟进两国元首讨论的重大问题,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稳定性,为促进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发挥大国作用。

郭依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