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退伍军人返乡栽树:20年种树守林 换来青山常绿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5-30 08:45:39

  中新网晋中12月13日电 题:退伍军人返乡栽树:20年种树守林  换来青山常绿

  作者 杨静 赵青

  仲冬时节,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翠峰镇李家山的山林间,一个肤色黝黑的护林人穿行其中,巡山管护、护林防火、观察树林病虫害情况……山间路上,只有山风为伴,不见人影。

  今年58岁的武世雄是一名退伍军人,原先在 城市里有一份工作,2003年,他带着满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回到家乡承包荒山,开始了漫漫种树守林之路。

  李家山村距县城约25公里,在村里,武世雄住的还是祖辈留下来的土窑洞,窑洞里放着一张小床,床旁边支着一块木板,放着一些生活用品。虽然条件艰苦,但武世雄却甘之如饴,“家乡虽然贫瘠,但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情感和记忆”。

  从武世雄家里出来,一条不到2米宽的简易通道上,深深的三道三轮车车辙印好像刻在道路上一般,这就是武世雄走了20年的路,他从这条路上开始种树成林,洒下无数汗水。

  李家山村现常住人口仅6人,武世雄是最年轻的壮劳力。“从小跟着奶奶在村里长大,这里的沟沟坎坎都是挥不去的乡愁。”武世雄说,2003年,我回村开始了自己的种树,就是想让家乡环境变好一些,“没想到一种就是20年”。

  当年回村种树的决定让武世雄在家里“众叛亲离”,父亲、妻子、孩子都极力反对,但家人的劝阻没有动摇他的决心。武世雄“单枪匹马”回到村里,聘请林业员实地规划指导,联系灵石县林业局、灵石县水利局,争取到技术支持和项目资助,开始种树。

  “荒山栽树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干旱是首要难题。”武世雄说,没有机械化工具,就一锹一锹挖,再一棵一棵种;没有水,就和几个工人利用自家院里的井水,一桶一桶抬到山上浇灌树苗;没有电,就白天种树晚上再浇水。

  荒山就这样被武世雄一块块开垦出来。“起初树的成活率并不高,要不断栽种补种,还必须有人管护。”武世雄说。由于缺乏资金,雇不起更多工人管护,这20年大多是他一个人在山上栽树护林。

  20年远离市区,独守山林,其中的艰辛武世雄不愿过多提及,说得最多的还是他的树。看着山头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柏树,武世雄非常自豪,“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我的孩子,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一切都值了。”

  “下一步还想发展林下养殖等,希望家乡变美的同时,还能让荒山变成致富的‘钱袋子’、增收的‘聚宝盆’。”武世雄说。(完)

  《青海省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青海机架规模达到10万架以上,上架率达到65%以上,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2以下。

  不过,这样的局面很快扭转,喜欢运动和结交新朋友的威廉最后发现,“这里的民众其实热情大方,只不过是自己内心里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而已。”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13日称,索列达尔市局势“非常艰难”,但该城市仍在乌方控制中。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贺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澳门贺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监贺凯琪,把事业版图从澳门做到了浙江,切实串联起了浙江与澳门的经贸往来。

  同属环境资源界别的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关注到,北京近年来持续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但部分区域缺乏从技术选择、设施建设到运营管理的统一、系统性规划,存在设施选址、工艺和处理规模不合理等问题。

  “蜡梅有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是代表东方的复古香调。”手持一束蜡梅,市民肖莉巾说,这是一份祈福来年“吉祥快乐”的仪式感。(完)

林志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