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竟:美国青年零距离感受“大国重器”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12 03:07:57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傅瑞)日前,20余名美国青年和资深工程师来到河南郑州,零距离接触“大国重器”盾构机。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铁工业装备总装车间里,停放着两台两层楼高的盾构机。机器的钻面(刀头)布满滚轮和 刮刀。与常见的尖锐细长的电钻头不同,为了减少硬岩对刀头的损害,盾构机的“钻头”是钝且粗壮的圆柱体。掘进时,钻头通过滚刀碾磨岩土,再用刮刀将碎石刮下,进入传送带运出隧洞。同时,机器会加固洞壁。

  各式各样的机械部件令美国青年惊叹不已。

  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的构想可以追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尔发现,船蛆在木头中钻洞时会分泌粘液,以加固洞穴。这使他产生了“边掘进边支护”的灵感。1843年,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下,第一条由盾构法建造的水底隧道问世。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斥3.5亿元巨资从德国引进一台直径8.8米的硬岩掘进机,用于修建西康铁路秦岭1号隧道。直到2008年4月,我国终于拥有了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复合式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

  迈克尔·皮克是美国HNTB建筑公司的首席隧道工程师,为公路、地铁等进行隧道设计超过20年,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国多地参与过隧道工程。他表示:“基建至关重要。当一个国家坚持基建时,说明它在努力发展。否则,国家就不发展了。”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其他国家还不能自主研发盾构机。如今,国产盾构机实现完全自主并畅销世界。全球每10台盾构机中,就有7台来自中国。

  查尔斯·库恩在美国一家采矿公司实习过,他饶有兴趣地走向钻头,搓着上面的刮刀。他解释说,这些钻头的直径虽然有几层楼高,但当它们相向推进时,合拢的误差只有几公分。“听上去是不是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的。”

  美国Kiewit建筑公司高级运营经理艾莉莎·雷德对这里各式各样的机械部件很是感慨:“没想到中国中铁的规模如此之大。我几乎想不到任何一家美国同类公司能与之比拟。”

  奥雅纳公司工程师茱莉娅·邓恩是第一次来中国。迈入车间的那一刻,她立刻拿出手机,拍照分享给家人。她说:“自从我来到中国,我每天都不由自主地想告诉家人,真实的中国有多不一样。”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中铁隧道局的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就“隧道智能建造”举行圆桌会议。会上,他们就掘进参数预测、结构损害监测、刀盘形状设计等技术问题提问,中铁工业团委书记孙颖悟、中铁隧道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二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张合沛进行回答。中国中铁工会副主席、团委书记曹彬作总结发言并表达了对两国青年未来深入交流学习的愿景。

  参观结束后,布罗克·尤因意犹未尽,思绪不断转回到之前的所见所闻上。“我在中国看到了如此震撼的盾构机制造现场,还有那么多精密仪器。”他感慨道,“我真想留在这里当一名工人”。

  此次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未来之桥”中美青年基建智能化建造交流活动是“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的组成部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

  在中场休息期间,中国功夫表演随即上演。功夫演员们各个身手矫健,眼神刚毅,挥拳如风,配合着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令球迷们如痴如醉,甚至许多球迷从座位上站起来模仿功夫动作。

  陕西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总书记关切询问教师待遇如何、孩子们营养午餐落实得怎么样。总书记拿起一本《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的漫画书,边看边说:“这个好。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中国梦,从小学就进教材进课堂。”

<strong>  年夜饭、年宵花、智能“年货”装点兔年新春</strong>

<strong>  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strong>

<strong>  年夜饭消费套路多消费者叫苦不迭<br /></strong>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建管用并重,加快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和管护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合光说,要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的格局,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这个过程要因地制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李佳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