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6 16:42:17

  中新网武汉6月14日电(马芙蓉 梁有勇)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14日揭牌成立,将通过整合学校相关领域优势资源,引入行业产业力量,聚焦碳中和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等痛点、难点,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交叉创新,打造碳中和领域重大创新基地。

  据介绍,武汉大学在碳中和基础理论、技术储备、政策研究等领域均有布局和突破,特别是在碳中和感知等方向优势突出。该校将充分发挥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化学、法学、经济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助力碳中和研究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钟发平获聘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钟发平是武汉大学1988届理学博士,长期从事高性能绿色二次电池、电池关键材料及电化学储能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工程化开发。

  钟发平表示,该研究院将在低碳能源技术、碳足迹管理技术、碳感知技术、碳减排与节能技术、碳中和法治保障等五大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并聚焦 碳中和关键技术、碳汇、碳足迹管理工具、ESG评价等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攻关。

  钟发平透露,研究院还将协同国内国际兄弟院校、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其理事会单位等创新平台、行业企业,推动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创新联合体,引导组建生态产业基金,打造多主体共参共建的绿色生态体系和生态样板。

  成立仪式上,举行了碳中和基金签约。该基金由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给予学术及科研指导,由凯博资本、中创新航集团、科力远集团及相关政府平台、基金共同设立,规模达20亿元。(完)

  “我们要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

  第一,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情况。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联网监测分析是历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的数据来源和科学基础。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WMO/GAW)负责协调大气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系统观测和分析。2022年10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公报采用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数据来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区域站和贡献站的观测资料。公报内容显示: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5.7±0.2 ppm、甲烷浓度达到1908±2 ppb、氧化亚氮浓度达到334.5±0.1 ppb,2021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5 ppm,略高于过去十年2.46 ppm的平均增幅。2021年全球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也达到了新高,增幅分别达到18 ppb和1.3 ppb。公报特别强调,近两年全球大气甲烷年增幅显著提高,是自1983年开始系统性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温室气体指数分析结果:2021年由大气长寿命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相比1990年上升了约49%,而这其中二氧化碳的贡献超过80%。甲烷是大气中第二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单位温室效应高于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室气体辐射强迫总增长的贡献约为17%左右。

  打造国产主流CPU架构

  连日来,从深圳前海、河套,到珠海横琴、广州南沙,城市建设新规划、产业发展新蓝图、基础设施新进展、民生保障新举措陆续公布,人们对内地和香港全面恢复正常往来后将释放的巨大发展动能,倍加期待。

  “岚山区搭建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汇聚全区养老数据,实时分配任务订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乐、助洁和助行等‘六助’服务。”岚山区民政局局长胡宾介绍。

  在UCB图书馆,我邂逅了卡拉比猜想,心弦一下子响起共鸣。卡拉比猜想与众不同,联通着几何学的某一区域,深入而宽广。然而,我知道研究拉比猜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持之以恒。在起初3年,我一直试图找到反例,证明该猜想是错的。就在众人以为我真的推翻了这个猜想时,卡拉比的一封信如暮鼓晨钟,把我惊醒了。我很快做了180度的转变,倾注心力去证明卡拉比说的没错。我又花了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这不仅是几何分析的第一场重要胜利,而且解决了一些代数几何的重要问题,后来还对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贤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