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综述:数读我国卫生健康进展成效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1 10:07:13

  当天的发布会以“卫生健康进展成效”为主题,来自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用多组数据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成效。

  中国于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来,医改相关工作如何让群众受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表示,在医疗方面,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较建设前平均下降了约3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通过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有关临床重点专科,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庄宁说。

  其中,分级诊疗制度作为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说,国家卫健委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制度框架,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更加科学的分级诊疗格局。

  她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17万,较2022年增长9.7%。其中,上转人次数1559.97万,较2022年下降4.4%;下转人次数1472.2万,较2022年增长29.9%。

  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能力建设也在不断加强。据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介绍,依托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我国组建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覆盖17个省份;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国家队建设,尽快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处置的专业能力。

  在提升疾病防治服务质效方面,秦兴强也谈到,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现在的4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100%的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采取了哪些支持生育的措施,让更多家庭享受普惠托育服务,备受各方关注。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提到,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方面大力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包括实施托育建设重大专项,支持48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机构和普惠托位建设等诸多举措。“目前,全国提供托 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也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医药在服务百姓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初步测算,2023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2.8亿人次,出院人数为4148.6万。”

  (九)R字签证:高端人才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主任;

  百色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地市,铝产业是广西千亿元支柱产业之一,当地生产的大量铝产品均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崇左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孙旭从警28年,历经刑侦、禁毒、治安不同岗位。在崇左警方打掉的一个黑恶势力团伙的典型案例中,孙旭临危受命,带领专案组全力攻坚。他们披星戴月,来回奔波于各乡间地头调查取证,挨家挨户走访,抽丝剥茧深挖信息线索,固定证据。他们认真梳理分析每个犯罪分子的心理,制定周密审讯方案。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

  目前,“新工体”正在进行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和商业配套施工收尾,将全力确保北京国安队在2023赛季重回工体。改造后的“新工体”地上仅保存足球场一个单体建筑,其他空间全部建设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城市体育公园和3万平方米的湖区,成为一个以球场为核心的开放型城市体育公园。

  束珏婷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期,外资专班就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实施“乙类乙管”等措施向有关外资企业和多家外国商协会开展了“一对一”走访了解。

林维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