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一颗中国心,最爱是唐诗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1 10:35:39

  封面新闻专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

  一颗中国心,最爱是唐诗 

  三次来成都,三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再次来蓉参加文学活动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畅聊他的文学之路以及成都之旅。

  “这个念喵吗?哦,念猫,熊猫一词由两种动物组成,一种是猫cat,另一种是……”12月4日晚,勒克莱齐奥携夫人抵达成都,收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送上的大熊猫玩偶时,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83岁老人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我第三次来成都。首次是来旅游,当时坐的是火车,那是十五六年前。第二次是几年前来成都参加了一所大学的活动。”那一次来成都,勒克莱齐奥还与作家阿来有过交流,讨论过很多关于文学创作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成都这个地方,首先,有很多不同的文化传统在这里交汇。此外,这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各个民族的交汇下,文学气息很浓。”

  勒克莱齐奥本人跟中国作家的交流很多,他在南京大学任客座教授十多年,每年都会 来上几个月的课。“我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重国籍,有一点像法国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国这种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觉得环境很好,我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法国的少数民族老师。”

  在杜甫草堂感受到文学在场

  勒克莱齐奥有着一颗中国心,他曾说,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他最愿意向读者推荐的是包括李白、杜甫作品在内的唐诗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他回忆说:“我几年前曾经来过成都杜甫草堂,对那里印象深刻,非常期待这一次的成都之行。”

  2022年,勒克莱齐奥与北京大学教授董强共同创作了《唐诗之路》一书,并在法国成为畅销书,荣获法国2021年首届吉·贝杜埃尔奖。在他看来,唐诗是人类文学创作史上的巅峰;在他的笔端,唐诗的意境深远悠长,如同法语书名“奔流不息的诗歌之河”。

  那一次来成都,勒克莱齐奥有了别样的感受:“杜甫草堂虽然是后来重建的,不是真正唐代的,但是我感觉到了文学在场,感觉到当时人们生活的痕迹。”

  对话

  12月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勒克莱齐奥,谈文学,谈诗歌,还聊了聊他的“老友”老舍。

  “小时候读《西游记》,不恐怖,很幽默”

  记者:您20多岁的时候就想来中国,申请来中国的项目,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感兴趣?

  勒克莱齐奥: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中国的文化很熟悉了,特别是那些传奇,比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我小时候就开始读这些书了。所以我对中国文化中的那一些幻想、想象和幽默都很熟悉。对我来说这些想象天马行空,我非常喜欢。有的欧洲儿童作品实际上非常恐怖,但《西游记》一点也不恐怖,而且很幽默。一条龙可以变成一匹马,帮助和尚取经,这诠释了中国传奇的世界,非常吸引我。

  记者:另一位法国作家安妮·阿尔诺去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您对法国文学的未来怎么看?

  勒克莱齐奥:法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一样,都有多样化的特点。安妮·埃尔诺的作品设定于一个小地方,贫穷的父母、他们所居住的乡村等等,很具体的一种文学,很现实主义。可能我没有办法写这样的作品,但是我很欣赏她的作品。

  “喜欢老舍,是因为我们有共通性”

  记者:您写了一本《唐诗之路》,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勒克莱齐奥:这是我与北京大学教授董强一起合作的。他是一个很好的学者,而且书法也写得很好。这是一个很大胆也很让人惊讶的作品,因为我不懂中文,所以我需要依靠翻译。我非常信任董强教授的翻译,他翻译的诗歌非常贴合原作。

  实际上写作这样的作品,还是很困难的。

  记者:为什么您很喜欢老舍?

  勒克莱齐奥:我觉得我们两个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他是满族,当时生活在一个从强势文化走向衰落的时代。我也是,我的生活里,一边是英国的世界,一边是逐渐消失的毛里求斯文化。我一方面生活在过去的世界,一方面又很欣赏如今的世界。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跟老舍是共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很欣赏他。我,一个法国人,和一个中国的满族人有共通性,很奇妙,不是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张杰 吴德玉 摄影报道

  人物名片

  <strong>环球时报:除了打压以外,第六个定律是“当美国对你好,一定有所图”。美国这几年貌似对台湾“很好”,您觉得美国图什么?</strong>

  曾几何时,新造车品牌主打的智能网联化可以说是俘获消费者芳心的一把“万能钥匙”。但近一段时间,新造车品牌的存在感似乎正在逐渐减弱。目前,2023年首月各大车企销量数据已经出炉。从市场表现来看,除1家新造车品牌实现单月销量过万外,蔚来汽车、哪吒汽车等其余新造车品牌市场表现集体“失速”,销量均呈同比下滑态势。

  <strong>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致候鸟觅食区域压缩;林业局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仍有周边农户作物受侵扰</strong><br />

  一是“分类施策”完善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开展政策试点示范。对“新能源+储能”项目在并网、消纳、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新能源企业建设储能的积极性。加快开展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和电网替代性储能纳入输配电价的相关机制研究,在有条件地区开展先行先试。

 <strong> 直球又有分寸的交往叫做“半熟”</strong>

  面对存量房贷客户的还款压力,呼吁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杜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