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新型储能抢装潮有望提前到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7 08:08:53

  证券时报记者 朱听武

  6月5日,2024(第四届)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开幕,大会以“聚焦储能发展,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展会邀请了国网、华能、华电、大唐、国家电投、三峡、中核汇能等全国近300家企业参展,获得广泛关注。

  此外,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6月7日召开,大会将就聚焦储能行业现状和机遇、更好地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提出发展建议,并将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

  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我国新型储能的新技术可谓百花齐放。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整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不同技术路线项目持续落地。5月31日,全球首个100兆瓦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青海格尔木鲁能50兆瓦/10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正式投运;5月11日,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内首个10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江苏如东全国首个100兆瓦时重力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届时中国重力储能也将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新型储能抢装潮

  有望 提前到来

  2020年~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平均年增速达到136.3%。2023年新增投运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今年“新型储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去年一季度末增长超210%。专家预计,今年我国新型储能的总装机容量将再翻一番。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预计,未来两年,新增储能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将超额完成目前各省的规划目标。理想场景下,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13.9吉瓦,2024年~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7.1%,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9.9吉瓦。

  2023年,我国共发布653项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政策60项。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价,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各地方加快部署步伐,抢占新型储能制高点。新疆已批复新能源配建的储能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另外还批复了两批次独立储能规模约1100万千瓦,预计未来五年平均每年有超过300万千瓦的增量。云南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新型储能200万千瓦以上,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并将首批建设19个集中共享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展望未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下,新型储能抢装潮有望提前到来。

  机构看好15股

  今年业绩增长

  金盘科技是一家新能源电力系统配套提供商,专注于干式变压器系列、储能系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和一季报来看,公司受新能源产业带动,整体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伊戈尔积极规划海外产能有望加速出海。2023年公司完成巴拿马电源的开发等,成功从原来的核心部件拓展到成套设备。

  (本版专题数据由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提供 周靖宇/制图)

责任编辑:凌辰

  当地时间1月2日,秦刚大使通过社交媒体向美国各界人士道别,全文如下:

  近年来,军队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打头阵、当先锋,先后参加支援武汉、吉林、上海等抗疫斗争。面对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军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办公室指导军队医院迅速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换到医疗救治上来。各级医院发扬连续作战作风,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以发热患者诊疗和重症病例救治为重点,采取分区收治、增加诊室、补充力量、预储物资等方式提高接诊能力,保证了军队医院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运行。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刘立新在成立大会上强调,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来是年轻人崭露头角的舞台,希望此次出征的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们倍加珍惜特殊时期参赛的机会和荣誉,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不畏强手,展示中国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赛场外,加强与世界青年的交流,开阔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为今后的竞技道路积累丰厚的经验,为推动中国校园冰雪运动全面发展提供新动力。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正在上演新的精彩,14亿中国人民携手执笔共谱华章。在“五个一百”活动的见证下,正能量故事正在竞相涌现,激励着我们扬帆远航。(环球网 刘智林)

  苏州“稳岗十条”则鼓励各地按照生产经营实际需要,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就近安排文娱活动等措施,以岗留工、以薪留工。春节期间(1月21日至1月27日),重点企业安排非苏州户籍职工在苏过节的,苏州将按不低于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慰问补贴。1至2月份企业吸纳首次来苏就业的非苏州户籍人员,且与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连续参加社会保险3个月及以上的,苏州将按不低于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来苏就业补贴。对符合相关要求的外卖快递配送平台,达到相应配送单量要求的在岗一线从业人员每人每天补贴50元。

  热度指数”为40.22

骆文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