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在沪成立基地 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来源: 舜网
2024-06-16 16:57:12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5日获悉,“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下称:基地)在上海正式成立,将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基地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翻译研 究与实践、专业领域合作、高端人才培养。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指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需要依托国际法律法规,而建立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基地符合培养熟悉国际法法律翻译专业人才的目标。他呼吁全国高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从专业角度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播和加强各行业的交流互鉴,近年来人工智能对外语专业学科的冲击巨大,各单位需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基地的建立,是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尝试,更是各方共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一步。他希望共同研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翻译与国际传播相关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完)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只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共同汇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此外,刘东晖还建议要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多元消费模式茁壮成长。深度融合“智慧+服务”的线下消费和“智能+体验”的线上消费,全维度激发数字时代新消费活力。同时要培育更多消费热点。培育“新国货”、“北京潮牌”、复苏的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持续增加优质的消费供给。

  为了让更多的本地专业批发市场商户参与市场采购贸易,广州海关主动对接地方商务部门做好专业市场培育和政策宣传等工作,拓展试点集聚区范围,并以市场为单位定点引进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完善对市场商户的市场采购配套服务。

  这其中,有的是靠种植者们的众志成城。例如江西万年县的大米,曾因被指定为“贡米”而闻名,附近为了农业应急的水库只有一座,为了尽可能多地照顾到附近农田,水库放水时,上下游村庄的取水灌溉,都是“商量着来”。

  顺应趋势,破旧立新,还需三步走。容中逵建议:“第一步,解读新规。政策制定者要帮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读文件,正确传递政策意图。第二步,逐步试点。可先选取部分城市作为试点检验效果,并根据试点情况逐步调整完善。第三步,鼓励创新。允许各教育局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创新和微调,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获取真实情况,发现优秀典型,及时分享特色化方案。”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7/82/7784131206443172566.jpg" alt="" />

杜得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