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汉学与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学术活动启幕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0 04:20:06

  中新社布达佩斯6月8日电 (记者 马秀秀)当地时间6月8日,2024“新汉学与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学术活动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启幕,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地的70余位汉学家、专家学者、中文教育从业者等参加。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新汉学计划”欧洲地区青年学者圆桌会谈于当日举行。活动设置人文与艺术、经济与社会、语言与教育3个组别举行平行圆桌会谈。3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不同主题分享研究成果,还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本土教师的职业发展等进行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所长郑新业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圆桌会谈是展示欧洲地区“新汉学计划”十余年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中匈两国在教育文化领域合作的具体体现。通过此次会谈,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学者将共同探索“新汉学”的未来发展之路。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匈两国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互信。

  “新汉学计划”专家委员会代表、理事会代表费南山(Natascha Gentz)表示,“新汉学计划”对于培养新一代促进汉学发展进步的年轻学者作出了重要贡献。年轻学者们由此建立的联系有助于其职业生涯发展,为他们开启新的机遇和合作大门。

  “新汉学计划”代表拉嫡娜(Radina Dimitrova)指出,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将有机会分享研究成果,制定新的学术交流计划,并为“中国研究”这一大家共同关注的领域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2024“新汉学与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学术活动旨在庆祝中匈建交75周年,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和匈牙利罗兰大学联合主办。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0日。其间,还将举行2024年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会 议暨汉学家交流会、“汉学:文明互鉴的桥梁”座谈会,以及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联合中国高校和学者,致力于为海外研究中国的青年学者提供博士阶段在华研修的机会和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是参与高校之一。(完)

  2020年,对地中海美食情有独钟的维萨决定开一家餐厅。“我的家乡离南京很远,本以为到了这里会很陌生,但是南京人很热情,打招呼时常会问‘吃过饭没有’。”这让他感到亲切,有一种家的感觉,于是他就想把地中海风味的“家乡菜”介绍给南京的朋友们。

  北京地铁公司表示,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对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既有运营体系进行解构,在新技术支持下完成新管理模式的重构,建立以“网络管、按需跑”、“以乘客出行为中心”的高效、安全、便捷运营新体系,推动城轨“主动安全防控、高效韧性协同运行、网络集约维护和高品质服务”模式变革及新技术应用,大幅提升网络化整体运输安全与效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人工智能、社会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对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长沙2月11日电 (郭欣怡)“适度捐精对身体并无损害。”连日来,多地人类精子库相继向大学生发出“捐精倡议书”,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对此,中国首个人类冷冻精子库、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主任朱文兵表示,捐精与献血一样,是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行为,应该得到更多人群的关注。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2/11/2e4ebde0a7e14e8784688a911b7ce921.jpg" alt="" />

  对于中柬下一步的合作设想,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一个定位、六边合作、两大走廊”来概括,并表示坚信在两国高层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柬的“铁杆”友谊将更加牢不可破。

  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授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院士、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杨燕初;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良嵘、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黄迎新获评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何祖华获评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颁授给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化学家团队、力学研究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团队。

卢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