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交流研讨在衡水举办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5-31 14:01:50

  中新网衡水4月11日电 (崔志平 朱微 王雅鸣)10日,第三届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交流研讨及现场 观摩活动在河北省衡水市举办。我国冬小麦产业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农机龙头企业代表及河北省各市种粮大户160余人,共同观摩和探讨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和推广。活动中,产学研三方还举行了这一技术的协同推广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主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为中国冬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地区搭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展示研讨和推广平台,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固碳减排、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科江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和深埋滴灌这一节水减排技术协调推进的成果。

  李科江介绍,保护性耕作即免耕沟播,是指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和镇压作业,将土壤侵蚀和机械扰动降到最低,保护和培育土壤,降低种植全过程的碳排放水平。深埋滴灌技术,则是将滴灌管埋在25厘米到30厘米的土层,灌溉过程中水肥通过地埋滴灌管上的滴头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散到整个作物根层的灌溉技术。

  “3年前我们开始在此处尝试性结合使用免耕沟播和深埋滴灌技术。经过实践监测发现,将两种技术结合后,亩均节省作业成本50元,节水30%,省肥12%,节地8%,效果非常明显。”李科江说。

  当日交流会上,武强县种粮大户张巧英说,他种植的500亩农田采用免耕沟播技术,2023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一路之隔的邻家地块的麦子倒了,他家的没倒,亩产稳定在1100斤,效果明显。(完)

  广西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大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2个部门部署开展2023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采取送关怀慰问、送出行保障、送社保帮扶、送工作岗位、送技能培训、送健康服务等十项举措,服务1400多万农民工。

  然而,第一波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浪未能延续。伴随着牛市行情的结束,发布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减少。2019年全年,仅有101家公司推出预案,较2015年下降了63%。直到2020年,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情才逐步恢复,2021年发布预案的公司数量再度突破200家关口,2022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至264家,逼近2015年的峰值。

  附则部分主要明确各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可参照执行及《管理办法》施行日期。

  自来水从哪里来?人类如何认识光?地球上的石头有什么特别?拓扑是什么?国家太空实验室有什么高科技?……科学迎新年的第三季《科学公开课》设置“绿色生活——化学是带来美好的科学”“缤纷世界——光与视觉的科学”“大地探秘——地球演化中的科学”“数与万物——数学的思想与应用”“空天翱翔——航空航天中的科技”共五个主题系列课程。在翟明国和丁林两位中科院院士领衔、18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本季《科学公开课》上,将为公众带来有趣又有“理”的科学内容。

  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29270款,环比减少187款;混合类产品次之,共有2362款,环比减少15款;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对较少,合计仅有417款。

  时隔近三年,7个开放的香港出入境口岸内外人潮再现,亲友们久别重逢、深情相拥,商务客轻装出行、精神满溢,这份“最好的新年礼物”尽扫往日疫情阴霾,为两地民众送上了可期的美好未来。

黄子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