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台胞话端午:粽叶包裹两岸情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07 01:51:21

  中新社成都6月6日电 题:在川台胞话端午:粽叶包裹两岸情

  作者 王利文

  “岛内和大陆的端午没什么不同,都会划龙舟、吃粽子、挂香包,十分热闹。”9岁时便随父母来大陆生活、如今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的台湾学生林成威5日在成都第一次体验包粽子。他表示,想包一只带回家,与家人共享这份传统与快乐。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今年端午节前夕,四川省台办组织在川台湾师生和台湾青年同“粽”话端午,一起包粽子、话家常、品美食,感受粽子中浓郁的人情味。

  尽管每年端午节都会品尝粽子,但亲手包粽子对不少台胞而言都是初体验。他们既兴奋又好奇,纷纷挽起袖子,将晶莹剔透的糯米、新鲜的红豆与咸肉等食材放进绿油油的粽叶中。不一会,一个个粽子便诞生了,有的像小舟,有的像金字塔,形状各异。

  台青林书任的第一次尝试以粽叶破裂告终,糯米险些洒了一桌子。在白案师傅指导下,他慢慢掌握了技巧,轻柔地把粽叶折叠成漏斗状,将糯米填充得既均匀又不过于紧实。

  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林书任做了“大凉山的乡村青年”,来到四川凉山和父亲种下了2.5万亩油橄榄。用产业为村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他也用教育为当地儿童带来希望。林书任说:“在大凉山创业,让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

  这个端午节,台青林姿佑将和家人在大陆共度。作为一名培训师,她几年前来到成都创业,并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接纳。她望着眼前的粽子感慨道:“粽叶包裹糯米,就像两岸民众的心紧紧相依。”

  除了体验传统习俗外,多位台青亦讲述起在川的生活感受。在成都“落地生根”、成为一名四川媳妇的台青宓欣怡认为,端午节不仅是传统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她打趣道,自己已经要超出“台青”的年龄限制,但依旧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相聚,与台胞一起感受“家的感觉”。

  随着水的沸腾,一阵阵清香渐渐弥漫开来。糯米软糯香甜,红豆与咸肉的搭配恰到好处,一枚小小粽子里,凝聚着浓郁端午味和两岸情。

  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袁明表示,海峡两岸民众都非常重视端午节,通过各种传统习俗活动,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扎根四川的台湾青年借此契机共叙同胞情,分享成长、事业与荣誉的收获,希望大家都能在四川“布局”人生理想,成为大陆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者、奉献者。(完)

 <strong> 原标题:2022年我国原油产量2.04亿吨(新数据 新看点)</strong>

  2月1日下午,西安阎良机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1003架)机顺利完成农历兔年首次试飞。

  科研人员进一步将该上转换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将上转换产生的红荧烯单线态直接用于“原位”有机氧化、还原、光聚合等反应,巧妙避免了上转换光子传播至溶液表面所经历的量子点重吸收损失。此外,得益于近红外光子的有效利用和量子点的宽谱吸收特性,该上转换-有机催化融合体系可在太阳光下高效快速运行。在室内窗台上(光照强度约32mWcm-2),几秒内即可实现丙烯酸酯的光诱导聚合。

  <strong>党的领导</strong>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华侨回国探亲,侨汇大量涌入和华侨回国消费带动,使台山当地饮食业发生“中西结合”的变化。“几时得闲?(台山话,指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饮杯咖啡。”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山,这是归国华侨向台山亲戚朋友发出邀请的常用对白之一。

  家书、相册……在该旅支援保障连,记者看到官兵精心为家人准备快递的物品。

吴容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