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来源: 发展网
2024-06-10 18:42:32

  中新网贵阳6月7日电 (王秋旭)6月7日,贵州中医药大学举行“2024中-俄国际中医针灸教育+文旅”项目结业典礼,17名来自俄罗斯的学员结束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学习交流。

  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之一。贵州中医药大学联合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实施“针艾黔行”品牌项目,旨在搭建与各国开展传统医药互鉴交流的桥梁,积极推动贵州与国外地方政府、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在传统医药人才培训、文化交流、医疗合作、传统医药国际贸易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

  “2024中-俄国际中医针灸教育+文旅”项目,就是“针艾黔行”品牌项目活动之一。

  17名来自俄罗斯的学员从5月12日开始至6月7日,在近一个月的学习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法的实际操作。

  “在贵州学习期间,学到了很多中医知识,回国后会将所学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自莫斯科的针灸讲师叶莲娜·茨维特科娃说。她曾患三叉神经痛,通过中医治疗后病情好转,也因此爱上了中医,并进入俄罗斯国际东方医学学校学习针灸。“中医的治疗方式很独特也很有效,可以治好很多疾病,我治疗过的病人们也很喜欢中医。”

  “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式各有不同,西医侧重于药物和手术,中医更着重于内在的改善,偏重于对身体整体统一调理。”学员维克多利亚说。在俄罗斯从事美容业的她,希望通过中医的方式,让她的客户保持年轻和健康。

  “中医在俄罗斯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俄罗斯人已经开始接受中医治疗,这也让在俄罗斯从事中医行业的中国医生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更有信心。”俄罗斯传统东方医学专家学会会长黄国荣说道。

  毕业于中国中医药大学的黄国荣,2017年开办了俄罗斯第一家中医培训学校——俄罗斯国际东方医学学校,至今已培训学员约7000名。当他了解到贵州推出的“针艾黔行”项目后,便与贵州中医药大学联系参与这个项目。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协议。俄方 通过层层筛选,遴选了一批有多年针灸实践经验、对中医药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中医从业者参与活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杨硕作为本次教学讲师,负责“经络诊察”教学。他说,“2024中-俄国际中医针灸教育+文旅”项目不仅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在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完)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临空经济区注册企业已达到4412家。签约25个重大项目,重点注册6个,重点租赁7个,配套5个,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一、1月3日,匈牙利华人画家和摄影家魏翔在布达佩斯匈牙利摄影家协会画廊举办以“家乡的记忆”为题的“绘—影”摄影艺术展。

10分钟左右明火被成功扑灭

  在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伏这一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产业优势凸显。2021年,中国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70%的光伏组件。

  大兴区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示范期内将联合城市群成员重点打造冬奥客运、雄安建材运输、滨海新区港口运输、唐山矿石钢材运输四大特色场景。并且正在制定行业引导政策,积极推广应用包括旅游大巴、渣土车、环卫车、物流车等在内的氢燃料电池车辆。

  在村口小卖部旁的一棵大树下,当地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起家常。“我们家有3公顷水稻田和3公顷玉米地,有了灌溉工程,到旱季也不怕缺水了。我打算把玉米地全改成水稻田。”说起下一季的种植计划,50岁的农民诺那多眉飞色舞。抱着孩子的妇女瑞贝卡迫不及待地说:“我丈夫此前在灌溉工程上当工人,一天能挣500比索(1比索约合0.124元人民币),一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现在项目竣工了,他回到村里和家人们继续种水稻。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买昂贵的小水泵抽水了,项目会把灌溉用水一直送到田间地头。”

苏映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