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 直播吧
2024-06-12 07:15:47

  【地评线】徽评: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今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这些天,人们借助端午假日,在沐浴传承千年的端午文化、感受来自历史长河的自然文化遗产中沁润心智、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现象,清晰可见。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追逐的“国潮”新风尚。前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进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让古 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新时代的“社交符号”。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潺潺流水,绵延不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与灵魂。无论是京剧的唱腔、昆曲的婉约,还是剪纸的细腻、刺绣的精美,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审美追求。然而,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曾一度面临失传和遗忘的危机。如今,“国潮风”兴起,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便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 “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从心底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它更像是一场大型猜谜游戏。当古人看到一幅毫无文字解析的吉祥图案,可以自然而然地说出其寓意,理解其所寄托的愿望。他们掌握了解谜通关的密码,这从当代人的视角来看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提前发布重点项目名单的同时,各地也强化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并制定了调度和考核机制,以保障重点项目的推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也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当天在巴基斯坦白沙瓦清真寺发生的爆炸事件,希望受伤者早日康复。

  除蓝光发展、荣盛发展外,华侨城A、阳光城等多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业绩巨亏预告。

  回溯历史,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陆游、李贺、苏轼、苏辙、陆游等千名诗人到过奉节,或旅居或为官,留下上万首诗篇震烁古今。2017年,奉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华诗城”。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1日电 1月30日,在小米集团任职超过9年的小米集团全球副总裁马努·库马尔·贾因(Manu Kumar Jain)在推特上宣布辞职。

刘雅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