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大消息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或迎新进展

来源: 直播吧
2024-06-02 11:44:19

  6月,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或迎新进展!

  据媒体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申请,允许其将脑机芯片植入第二位受试者脑内。

  同时,FDA批准了该公司针对首位受试者出现问题提出的修复方案,方案包括将该设备的部分超细导线更深地植入大脑,以规避线头脱落等。

  有关专家表示,上述修复方案可能面临新问题,即导线脱落或需要移除设备的情况下,受试者脑组织可能会受损。

  知情人士称,Neuralink希望于今年6月为第二名受试者植入脑机接口设备,并在2024年内为总共10名患者植入该设备。目前已有1000多名瘫痪患者在该公司的登记表上登记,但并不全部符合研究条件。

  Neuralink方面表示,目前,其工作的重点是将光标控制性能提升到与健全人相同的水平,并将功能扩展到文本输入。未来,公司计划将设备功能扩展到物理世界,以实现对机械臂、轮椅和其他技术的控制,提高四肢瘫痪患者的独立性。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马斯克成立Neuralink,旨在短期内帮助患有瘫痪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人,并从长远来看降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风险。该公司使命为开发治疗各种脑部相关疾病的脑机接口,最终目标为创建一个能够更紧密地连接生物和人工智能的全脑接口。

  回望Neuralink的发展情况,2020年,Neuralink公布了硬币大小、电池供电的N1芯片植入计划;2021年4月,Neuralink演示了一只植入设备的猴子玩“乒乓”游戏的视频;2023年5月,FDA批准Neuralink设备进行人体试验,该公司启动首个人体临床研究;2024年1月,马斯克表示Neuralink已完成首例人类大脑设备植入手术。

  今年2月21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的Spaces活动中透露,Neuralink的首位人类受试者“似乎已完全康复,并能仅凭思维在电脑屏幕上移动鼠标”。

  “脑机接口是一种新兴的颠覆性技术,其终极目标是让硅基器件和碳基生命有机融合,实现生命进化的新形式和新高度,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家张旭曾表示。

  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了解到,脑机接口技术已经有很多应用场景,在医疗级和消费级的场景中有许多想象空间。例如,在康复领域,脑机控制神经介入肌肉刺激进入临床阶段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脑机接口在精神心理 健康领域应用空间广泛。通过植入脑机芯片,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找到老年痴呆、抑郁症、毒品成瘾等需要干预的靶点,从而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表示,脑机接口是一项有望把人类大脑发挥到极致的技术,未来相关公司可以尝试做两件事:把患者变回正常状态;把正常人变成超人。

  延伸阅读: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低功耗类脑芯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一研究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设计了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展示了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人脑是非常复杂庞大的神经网络系统,总功耗仅为20瓦,远小于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李国齐说,因此,在算力比拼加速、能耗日益攀升的当下,借鉴人脑的低功耗特性发展新型智能计算系统成为极具潜力的方向。

  人脑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根据外界刺激的重要程度,动态分配其有限的注意力资源,重要的刺激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这被称为注意力机制。该研究提出了“神经形态动态计算”的概念,将人脑中的高抽象层次注意力机制应用于类脑芯片设计,进一步挖掘了类脑芯片在性能和能效上的潜力。

  李国齐表示,Speck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动态视觉传感器和神经形态芯片,具有极低的静息功耗。典型视觉场景任务功耗可低至0.7毫瓦,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高能效、低延迟和低功耗的类脑智能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郝欣煜

  多种治疗药品被临时纳入医保

  会上,有记者问: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于重点人群医疗救治“关口前移”要求“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农村地区如何才能做到“关口前移”?

  如今,在跟团游、自驾游之外,“拼车游”正悄然兴起。“拼车游”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拼”出了一些纠纷。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由“拼车”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3年以来,参加10项国际公约的履约审议、11项国际公约及示范法的谈判、40余项双边及多边司法协助协定的谈判,“推动国际法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strong></strong>基于全国18个城市地铁人流量数据构建的地铁人流热度指数显示,去年12月以来我国地铁人流热度先降后升,目前指数达61.4,较12月低点大幅回升36.5个点。同时,我们<strong>通过追踪全国83城232个重点商圈人流量数据,构建了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发现12月该指数也呈现先降后升走势,目前已达96.6,较12月低点提升28.7个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指数均已企稳回升,商场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正加快回归。</strong>分行业看,生活服务业消费正加快回暖。生活服务业商户既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 ,也是 “烟火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基于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类商户订单数据构建的生活服务业消费热度指数近期也持续恢复,截至1月2日为98.1,较12月低点提升4.0个点,这表明生活服务消费正在加快“热起来”,特别是旅游业消费热度指数提升45.7个点,恢复势头强劲。

  每年的回家路,老周都记忆犹新。

沈君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