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游客赴港“新三样:看展、打卡、CityWalk

来源: IT之家
2024-06-08 19:33:41

  中新网6月7日电 (马壮)近期,有香港媒体观察到,参观文化艺术展览、打卡老字号、街头CityWalk已经成为内地年轻游客赴港游的“新三样”。

  近年来,在内地社交平台掀起一股赴港看展热潮。有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M+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位列搜索量前五位,其中,香港科学馆预订量同比去年上涨38%,海港城美术馆上涨62%。在内地的社交平台上,不少内地游客写下在香港参观文化艺术展览的感受,其中不乏知名博主、艺人。

  为何内地年轻游客热衷来香港看展?

  在港人热衷“北上”消费的同时,香港特区政府重视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吸引游客。特区政府还成立了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支持大型文艺活动落户香港,增加博物馆和表演场地座位的数目等。在政策的加持下,陆续有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展览选择在香港落地。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内地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月,该馆接待游客已超过200万人次。为吸引更多的游客,2024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推出多个新展览,在策展方面更重视环境和布局。令不少内地年轻游客感受最深的是,藏品的故事与历史背景的巧妙融合。不少内地年轻游客感叹,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陈美哭了。

  看展成为目前内地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新时尚。不久前刚从香港旅行归来的丁小姐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香港作为一座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化都市,不少多元化的国际展览吸引内地游客关注。

  她说,“打卡”、偶遇明星、密集的文化艺术展览安排让越来越多内地年轻游客认识到,香港在展现文化软实力方面已经是“next level”。

  深度游香港,内地年轻游客怎么玩?

  过去,内地游客来香港的首要目的地是购物、游览知名景点。近年来,游客的消费习惯渐渐发生转变,更注重通过深度旅游的方式,漫步在城市街头,打卡老字号,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风景。

  由于香港有多样化的地貌和景观,不少内地年轻游客选择户外探险、远足、徒步旅行等。为了应对旅客消费习惯的变化,香港也在发展文化游、生态游方面发力。例如开发更多元的旅游路线,以“城市漫步”“深度游”为代表的新型旅游方式。

  年轻游客喜欢CityWalk(城市漫步),游客们深入香港居民区,体验市民生活和文化。香港海边一带的栏杆、路牌、小巴站 ,或是旺角金鱼街、天星小轮、雪糕车等,都成为内地年轻游客打卡地。

  内地游客中不少人喜爱港产片,影视作品中的拍摄场地也是游客必去的打卡点,来自北京的李小姐便是其中一位。“香港很多地方,拍照很有氛围感,给人一种身于港剧里的感觉。”李小姐表示,和自己一样,有不少港剧爱好者为了拍照打卡专程来到香港,感受这份独有的魅力。

  凉果店、银饰店、手工绣鞋店……从美食到手工艺品,香港许多行业都有老字号店铺。一间间藏在大街小巷的老字号店铺成为内地年轻游客新晋的小众打卡点。李小姐告诉中新网,“香港小众的打卡地正在吸引着更多内地的年轻人。”(完)

  创排《正红旗下》,冯远征认为首先要忠实于原著,忠实于老舍先生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其实他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家族,这里头有家国情怀,有民族命运。比如,戏里讲到当时正红旗下那些人的愚昧,会让你觉得可恨、可笑、可悲又可怜。今天再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有这样自我满足的人。”

  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表示,熬夜使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5倍以上,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痉挛、心率失常、心衰、高血压这一系列疾病,包括神经系统、各个系统都可能有一些毁损。大家一定要尊重自己的生物钟,千万不要破坏自己的生物钟,更不能破坏别人的生物钟。按照过年的规律,建立一个自己家庭新的生物钟,全家都按照这个生物钟去过,这个家庭过完年以后一定会大大避免假日综合症,获得健康的心理和充沛的心力、精力,可以在过年当中增加正能量,不要在熬夜当中减少我们的精力,这样可以把年过得更好。

  具体到各个城市,2022年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泉州、扬州、长沙、成都、上海、无锡、杭州、青岛、北京、宁波(九江、平顶山,新建商品住宅环比涨幅与宁波相同)。

  中国汽车产业的初步领先,只是曙光初现,未来还需要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在与汽车之家的交流中,和对汽车之家研究院的了解中,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将秉承其刚刚焕新的品牌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进一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既帮助中国车企造好车,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协作和效率,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企业管理模式;也为消费者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便捷汽车消费服务。

  <strong>做好风险防范,进一步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strong>

  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在承办两届奥运会期间,坚持生态优先、节约资源、善用科技的原则,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圆满兑现碳中和承诺。绿色办奥运带来的不仅是碧空如洗、远峰滴翠,还有在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和碳中和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促进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描绘绿水青山,共创零碳未来,留下丰厚遗产。如何将这份珍贵的低碳遗产继承下去,在广大市民当中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方向。

张雅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