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1700万年前化石的发现 撩开了巨獠犀的神秘面纱

来源: 舜网
2024-06-17 01:57:47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已经绝灭的巨獠犀究竟是什么模样?曾经被误认为河马而“犀冠马戴”的巨獠犀与河马有何区别?长期以来颇受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团队对采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约1700万年前中新世早期地层中的一件化石研究发现,它是巨獠犀化石的新属种,研究团队以最早发现和研究中国巨獠犀化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的姓氏命名为“邱氏巨獠犀”。

  邱氏巨獠犀新材料化石是一件保存极其精美的成年头骨,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厘清巨獠犀扑朔迷离的形态功能,为其准确复原提供更多信息和依据,巨獠犀的神秘面纱由此终于被撩开。

  这项巨獠犀化石发现及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孙丹辉介绍说,巨獠犀属是远角犀家族中最早出现的类群,头骨纤细,鼻骨尤其细长;颊齿釉质薄弱,上前臼齿臼齿化程度低,和头骨一样都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与并角犀属、翘鼻角犀属、矮脚犀属和远角犀属等其他远角犀类群相比,巨獠犀具有不同的特化方向,是远角犀族早期演化的重要环节。

  巨獠犀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强烈特化的下门齿和下颌联合部,但其属名英文Aprotodon的原意却是“无门齿”,就是因为英国古生物学家克莱弗·福斯特-库珀(Clive Forster-Cooper)在1915年根据两件发现于巴基斯坦渐新世(距今约3400万-2300万年)地层中的下颌联合部化石材料创建该属。由于巨獠犀下颌联合部十分宽大,在形态上与河马相似,所以被误认为它可能是一类未知的河马,而将其门齿当成犬齿。

  孙丹辉称,巨獠犀是亚洲特有的一类原始真犀,属内种间的体型差异较大。此前,该属共有史氏巨獠犀、法塔赫姜巨獠犀、咸海巨獠犀和兰州巨獠犀4个有效种,具有很长的生存时限,从3700万年 前的始新世晚期到17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期。不过,巨獠犀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之前发现仅分布于中国甘肃及内蒙古、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和哈萨克斯坦咸海地区等地。因此,巨獠犀因生存时限长、分布范围局限,一直以来备受古生物学者的关注。

  她指出,虽然有古生物学家曾将巨獠犀误认为河马,但两者的獠牙其实有明显区别:河马的门齿很大,直并呈圆柱状,而巨獠犀的门齿扁而强烈弯曲;河马的下犬齿确实强烈弯曲,但其表面具有厚实的釉质、发达的纵向嵴和宽沟,齿冠内外两侧对称,齿冠上半部的磨蚀面较小,齿根的髓腔大而开放,巨獠犀的门齿与这些特征恰好相反。

  论文通讯作者邓涛研究员表示,邱氏巨獠犀的发现使巨獠犀的分布地理范围扩大,从南亚、中亚以及中国甘肃、内蒙古地区延展到中国宁夏地区。目前,邱氏巨獠犀为巨獠犀属中最特化的一个种。根据282个形态学特征对巨獠犀属等真犀类群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系统结果显示,巨獠犀的属内种组成一个单系分支,邱氏巨獠犀、兰州巨獠犀这两个分类单元构成姐妹群。(完)

  正是这次探险,人类拿到了首份月球背面幔源物质初步证据,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推论的正确性。

  “春节消费火爆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动力。”埃及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格迪·哈米德说。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随着贸易和人员往来进一步恢复,中国经济今年将恢复快速增长,提振世界经济复苏信心。

  对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来看他的分析。

  本届世界大冬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24名运动员中,有18人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张爱龙表示,期待通过这届比赛的历练,未来他们当中有人能站上更大的舞台为国争光。(本报记者 孙龙飞 王 亮)

  三是农产品网络零售增势较好。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

  进一步看,记者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有1443只基金持股宁德时代,持有市值达1057.12亿元,仅次于贵州茅台(601519.SH)。去年四季度,基金累计减持“宁王”500万股,持股总量降至2.61亿股。

黄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